古埃及_發現史

  

帝王谷與巴哈里DB320

 

邱建一2011.5.26.(整理2003舊稿,刪修後作為blog撐場面之用。)


IMG_3092.JPG   

清晨的帝王谷,遠處那座三角形的山叫做庫倫山(El Qurn),據說當初選定這裡營建帝王的陵墓,就是因為那座金字塔形的山脈的緣故。


從第六王朝開始,石構金字塔建築完全消失,皇室要員在構築自己的永生世界時,都以地下墓室的形態出現,不再營建大型地上陵墓,不過這些墓地還是按照各王朝的傳統而散佈各個聖地。在新王國之前,由於各王朝法老的墓地都缺乏有效的保護,所以盜墓的情況嚴重,從十八王朝開始,法老開始尋覓一個安全的庇護所,最後位於底比斯(Thebes)尼羅河西岸山谷中的「帝王谷」(Valley of the Kings)終於誕生[1]

帝王谷的古埃及文原意是「法老、生命、力量、健康的數百萬年偉大而尊貴之墓」,在十九世紀之前阿拉伯人稱此地為「美地」、「大野」、「西方的美梯」、「諸王之眾門」,後來1829年商博良命名為「帝王谷」,自此這個名稱沿用至今。

帝王谷是一處封閉的山谷,整個新王國時期的法老幾乎都埋葬於此地,當時派有重兵駐紮守衛,所以外人無從進入。這些位於帝王谷的陵墓目前已知有63處,都是藉由穿鑿山壁而成的單一入口墓室,墓道長而且曲折,由多重墓室串連而成,據考古學家推測,實際的墓室總數可能不只此數,可能還有未發現的墓室存在,繼在1922年發現的法老圖坦卡門(Tutankhamun)之後,最重大的發現就是1995年發現的法老拉美西斯二世(Ramesses II)兒子的陵墓(KV 7),在此墓中已經找到這位法老52個兒子中的50位[2]。但是再嚴密的保護還是無法阻絕盜墓者的入侵,因為這些新王國時期的盜墓者幾乎都是當年參與建築的修陵人,甚至是駐紮在山谷外的護陵部隊,他們熟悉此地所以盜墓事件層出不窮。

時至阿拉伯人統治埃及時期,由於宗教的差異,導致當時的埃及人並不認為這個古老的文明與阿拉伯文化有任何關連,文物破壞行為因此變本加厲,十六世紀甚至出現了專門指導人如何盜墓的書籍,這些以阿拉伯文撰寫的盜墓指南,它的內容或許荒誕不羈,但是它體現了當時古埃及文物被大量掠劫的狀況,1900年開羅博物館的館長說:「戰爭和漫長歲月所毀掉的文物,比不上這本書的罪過。」這本《藏珠之書:寶藏挖掘指南》的開頭是這樣寫的:

「本書詳述了埃及領地及其周圍地區的珍寶隱藏地。由於阿拉的啟示,我們就從開羅及其周圍地區開始介紹,本書承自我們祖先的著作,並由他們流傳下來。我們確信他們的描述必然誠實,並且我們有證據,可以證實他們的指點果然正確。…從這座金字塔向西北走,會碰到一座白色的山,山下有一條路,通向一個土質鬆軟的低窪地。用柏油、安息香和一隻黑綿羊的羊毛燒些煙,就會出現一條路。加緊燻煙,並跨過這條路,然後向下挖一肘尺深,即可發現一堆精鍊的金子。…這是一種巫術的尋寶法。」

從二十王朝開始,隨著新王國時期的法老權威逐漸衰弱,此時盜墓事件幾乎已經嚴重到帝王谷的陵墓無一倖存的程度,大約在第二十至廿一王朝之際[3],或許是出自保護帝王谷法老木乃伊的需求,神殿祭司清點墓葬,將此地尚存的16具法老木乃伊,以及若干貴族木乃伊一起祕密地遷葬到帝王谷外巴哈里(Deir el Bahari)山壁上的洞穴之中,這個祕密洞穴安然渡過2,000年的風霜,一直到1875年盜墓人才發現它的存在。

巴哈里墓地的發現,在十九世紀中晚期就像是一部偵探小說般的精彩。故事開始於1858年6月1日埃及總督薩伊德(Said)有鑑於古埃及文物流失嚴重,所以任命馬里埃特(Auguste Mariette)[4]為第一任「埃及文物局」局長,當時馬里埃特的工作性質很明確:「清理神廟的廢墟,並重新加固;收集各處的石碑、雕像、護身符等…,以免被貪婪的農民和眼紅的歐洲人拿走。」從此,埃及文物局與盜墓者展開一場長期的拉鋸戰。

馬里埃特在就任之後就開始憑藉埃及總督全力支持的優勢,全力追查古董市場上來歷不明的文物,同時展開大規模的探勘活動。1858年,他在底比斯尼羅河西岸的沙漠區發現一座十七王朝的墓葬後,當地小村古爾納(Gournah)發現原來此地富有各種「地下財寶」,所以開始展開有組織的盜墓行為。從1858-1875年之間,底比斯的文物市場持續出現各種過去從未看過的文物–「薩布提」[5](Shabti)、莎草紙卷…等,馬里埃特曾經積極地追查它們的來源,但是由於當地的民眾的抗拒,所以一直不知其詳。

1881年馬里埃特去世,由他生前的摯友馬斯佩羅(Gaston Maspero)接任局長一職,馬斯佩羅曾經在1875年透過古董商阿特亞(Mustafa Agha Ayat)與古爾納村的居民接觸過,所以繼任後他雖無法立即逮捕享有外交豁免權的阿特亞[6],但是卻拘捕了古爾納村的居民拉蘇爾(Abder Rassoul)三兄弟,經過一場見不得人的嚴刑逼供後,終於知道在巴哈里的法老「哈謝普蘇」(Hatshepsut)神殿上方的懸崖石壁上有一處祕密墓室存在,從1871年開始古爾納居民就一直從這個墓室盜取文物販賣。

1881年7月5日在埃及總督的指示下,埃及文物局組成調查隊,在垂直攀爬60m山壁,並深入洞穴11m後赫然發現簡陋的洞穴中堆疊了大量的石棺以及各類文物,經過整理辨認,這些木乃伊居然都是新王國時期的法老、皇后及貴族,光是法老的名單就包括:

阿摩斯(Ahmose)

圖特摩斯一世(Thutmosis I)

圖特摩斯二世(Thutmosis II)

圖特摩斯三世(Thutmosis III)

阿蒙荷泰普一世(Amenhotep I)

塞提一世(Seti I)

哈謝普蘇(Hatshepsut)[7]

拉美西斯二世(Ramesses II)

拉美西斯三世(Ramesses III)

這個巴哈里洞穴的發現震驚的埃及文物局,甚至埃及政府都不知如何是好,因為埃及考古學的歷史裡,就屬這一次的發現最為驚天動地。為了避免這一批文物繼續遭劫,也為了避免與古爾納當地居民衝突,埃及文物局遠從從底比斯招募300個工人花費6天搬遷文物,並調派軍隊隨行保護,6天後文物運抵路克索,隨後直接裝上輪船運往開羅。

現今巴哈里洞穴的文物都保存在開羅博物館,而且已成為這一個博物館最主要的展覽品。如果沒有前後兩任埃及文物局長鍥而不捨的追查,巴哈里文物可能會在幾年之間被盜賣殆盡,這次可以算是考古學的一場勝利。不過考古學與盜墓者的拉鋸戰至今尚未落幕,還在世界各地上演當中。

 

未命名-1hjkhhhh.jpg   

現今路克索地區的遺址分佈圖,編號為F的就是「帝王谷」。

未命名-1ASWASDAAAA.jpg   

帝王谷空照圖(自西向東)。

未命名-1qwewerttyyy.jpg   

帝王谷墓葬分布測繪圖。

DSC01636.JPG   

現今的帝王谷(1),荒涼的山谷寸草不生。

 DSC01646.JPG  

現今的帝王谷(2),遠處的入口是廿王朝法老拉美西斯六世(KV9)的陵墓入口。

IMG_3104.JPG   

現今的帝王谷(3),由步道兩側的墓葬距離可知此地墓葬密集的狀況。

DSC01236.JPG   

現今的帝王谷(4),帝王谷KV62十八王朝圖坦卡門墓的說明指示牌。

DSC01704.JPG   

現今的帝王谷(5),帝王谷KV9拉美西斯六世的墓道現況。

 

 

 


[1] 實際上古埃及的法老與皇后不是合埋葬在一起的,所以新王國時期除了帝王谷之外,還有「皇后谷」(Valley of Queens)的存在,這個地點位於帝王谷以西1.5公里外的另一個山谷之中,皇族中的女性都埋葬於此處。目前帝王谷已經是底比斯最著名的觀光景點,每年都有數十萬遊客到訪,埃及文物管理局為了保護文物的需求,而且因為部份墓室的結構並不穩定,隨時都有坍塌的可能,所以每年只固定輪流部份墓室開放以供參觀。

[2] 根據歷史的記載,拉美西斯二世的兒子總數有99位(一說101位),但是以上的數字應該只是一種形容為多數的描述性語彙而已。

[3] 這一個祕密洞窟到底是什麼時候開始存在的,這一個問題迭有爭論,有人認為是二十王朝晚期、有人認為是廿一王朝初期,雖然真正的年代不詳,但是據信遷移法老木乃伊的主張應該不是出自於當時在任的法老的指示,而是出自於神殿祭司團的主意。

[4] 馬特里埃在就任「埃及文物局長」之前原本也是一名文物販子,他受歐洲各大博物館之託,負責在埃及各地找到、並運送這些文物以收取高額的報酬。但弔詭的是,他在1858年就任埃及文物局長之後,卻轉變為一個積極保護埃及文物的狂熱份子,甚至現今開羅古埃及博物館的雛形也是由他所奠基的。

[5] 「薩布提」是一種流行於新王國時期的小雕像,通常是大量製作放在木乃伊附近,它很接近「替身俑」的性質,用來代替主人以在永生的世界中繼續工作。

[6] 古董商享有外交豁免權在當時是很普遍的現象,因為這批文物販子長期為歐美各國蒐集文物,為了避免遭到埃及政府的刁難,所以各國都會賦予這些文物販子外交豁免權。當時的阿特亞同時擁有英國、比利時、俄國的外交豁免權待遇。

[7] DB320所發現的「哈謝普蘇」事實上由於盜墓賊的大肆破壞,所以並不能完全確定就是她本人,這是具有爭議性的話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menra013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