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埃及_迷信與謠言

 

名嘴們!請別再胡扯了~

 

邱建一22011.6.7.


6月,由於某個埃及展在台北準備要開展了,熱熱鬧鬧沸沸揚揚,好事者引以為慶、尤好事者爭相走告,沈睡了5000年的尼羅河文明倏然在台北驚醒,這個展覽隱然已成為街頭巷尾的話題。

其實,我完全理解媒體業者苦無題材吸引觀眾打開電視,所以講些比較聳動的話題會製造點收視率。到底誰不愛聽八卦呢?講些花邊緋聞向來是台灣人的最愛,只要是這個八卦的主角不是自己就好了,喝咖啡、聊是非,談論別人的是是非非一來可以助談,二來可以幫助消化,三來可以通便。所以,媒體業者搞話題,也算是咖啡廳裡話家常的一種展現方式吧!

但是,媒體製造話題來聊聊天也就算了!幹嘛要危言聳聽,老是找些半瓶子水搖晃的名嘴們來講這些完全錯誤的訊息呢?

前幾天不小心打開電視,又看到幾個上通天文、下知地理,天曉得不知道他們是上帝的化身,還是神明的使者,幾個所謂的「名嘴」們!又在連同一氣鬼扯金字塔的神祕力量。

「金字塔有神奇的力量。」

「金字塔的建築技術非常高超。」

「金字塔是超文明,是外星人蓋的!」

我說啊!多讀點書吧~名嘴們!你們的書真是念得太少了,就算是不讀書,自己親自走趟埃及多待幾個月,去多看幾座金字塔吧!

以上三個問題的正式答案是這樣的:

「金字塔沒有神奇的力量。」

「金字塔的建築技術很拙劣。」

「金字塔只是古人堆石頭的方式而已!而且是很笨拙的堆法。」

粗通古文明史的人都知道,古埃及從第3王朝開始就開始建築金字塔,以作為國王的墳墓。這種建築形式一直持續到第12王朝才被廢棄,改由地下墓室來取代。

最早的金字塔是由早期王朝更古老的方形大墓演變而來的,所謂的方形大墓是用一堆泥磚堆疊起來的方形地上建築,這種建築材料與一般民宅的建材相同。不過,由於方形大墓的尺寸規模很大,所以用泥磚來蓋這種大墓,出現一個很嚴重的問題,就是泥磚本身不耐壓,常常導致墓室塌陷彎曲,大約到了第3王朝,他們才改用不易損毀而且耐壓的石磚來替代泥磚。在一開始的時候石磚的大小、尺寸與泥磚完全相同,所以從此可知所謂的泥磚大墓或金字塔只是民居建築的延伸而已。

3王朝改用石磚來蓋國王墓室之後,由於石材耐壓,他們發現可以將墳墓的規模蓋得很大,所在堆疊完第一層石磚之後,再往上堆疊第二層石磚,之後逐更進一步地層層往上堆疊,由於堆疊時得逐層內縮以免石塊塌陷,所以由下往上逐層內縮的結果,終於出現了第一座金字塔,而這座金字塔就是第三王朝法老「卓瑟」所興建的「階梯金字塔」。

去過埃及的人都會注意到金字塔都在沙漠裡,四周一片平坦,所以突兀的建築高聳孤立在沙漠裡很是怪異。但這些金字塔建築的地點其實是特別選定的,它們的位置和建築技術有關,而且直接影響了金字塔的外觀與尺寸大小。

3王朝法老卓瑟的階梯金字塔使用的石磚很小,這種尺寸是一個人就可以輕易搬動的。但是在堆疊這些石磚時,出現一個大問題,古埃及人注意到石磚尺寸小容易搬動是一個優點,但是當這些小石磚堆疊在一起時,由於在鑿製石磚時無法百分百的統一規格化,所以大小尺寸有點落差,這導致在堆疊石磚時會有大量的縫隙出現。石磚越小,要堆疊的石磚越多,而且縫隙也越多,而縫隙多代表著建築本身不穩定,石塊很容易就鬆動滑落。

古埃及人一開始的時候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完全採取泥磚建築的作法,所以階梯金字塔的石磚在堆疊時,都用泥漿當做黏著劑,想要把石磚的縫隙給堵死填滿。但是這種作法是失敗的,因為用泥漿來黏泥磚可行,但用泥漿來黏石磚則一點作用都沒有,所以這座著名的階梯金字塔的部份石磚已經塌落,在現場輕易就可以目擊這種現象。

卓瑟之後的法老為了解決石磚太小導致縫隙太多的問題,它們開始改採用比較大的石塊來興建金字塔,但是大型的石塊不易搬動,況且還得把它層層堆疊累砌,為了解決運輸與搬運的石塊問題,所以他們想到水運的解決方法。

4王朝的金字塔除了最早期的法老史奈夫魯(Snefuru)的金字塔遠離河岸之外,其餘的金字塔都是沿著尼羅河西邊的河岸興建的。分布的區域大致以現今的開羅市為中心點,從北到南帶狀分布於河岸。

河流是建築大型金字塔的關鍵,因為這些大型金字塔的建築石塊採用石灰岩,與之前的砂岩不同。砂岩是尼羅河下游地區所生產的,而石灰岩來自於尼羅河上游的河谷地區兩側的山崖邊。古埃及人在上游的河谷兩側開採石塊,然後它會直接造掉到河水邊,之後再砍伐棕櫚科植物的樹幹,這種樹幹的內部中空飽含空氣,所以在水裡浮力極大,它們將樹幹綁縛石塊後推入尼羅河,利用河水的力量來搬運這些大型的石灰岩塊。

不過光是靠河水本身的力量還不足以快速地運輸大量的石塊,所以扔入河中的石塊還要再等另外一個天然奇景,才能將石頭順利的從上游運到下游。

每年夏至日前後,尼羅河的河水開始氾濫,大量的河水激流衝入尼羅河谷地區,此時水的力量就足以帶動石塊往下游流動,而一出尼羅河谷地區,馬上就是尼羅河三角洲,而建築金字塔的地點,就在比較開闊的河岸邊,此時河道不再壅塞,河水因此轉為平緩,因此在水中載浮載沉的石塊就逐漸地飄至岸邊,古埃及人只要在河邊打撈石塊就可以了,一點都不用費事搬運,這就是古埃及人開採運輸大型石塊的方法。

一直到今天為止,在濬疏尼羅河的淤積泥的時候,偶而都還可以看到當年古埃及人開採的石塊,來不及搬運沉在河道當中,所以以上的推測完全是事實,這是不容爭辯的!

至於堆疊大型石塊的方法,與大型金字塔都選擇興建在現今的吉薩附近有關,因為這與當地的土壤的砂土含量比例有關。

吉薩附近土壤因為尼羅河氾濫的緣故,所以帶來大量的淤積土。這導致當地的沙漠裡的土壤,它的本質上是半砂半土。當它完全乾燥時,像是粉碎的砂狀,但是當它遇到水卻可以凝結為塊狀,所以古埃及人士利用當地的沙漠土壤來堆積搬運石塊的緩坡道,他們把砂土加水之後讓他凝結,必要時還加上草屑以增加凝結力與抗壓力,砂土就是建築金字塔的鷹架,當把金字塔建築完成之後,再用重鎚把凝結的砂土敲碎,然後扔回沙漠裡!這是為何現今完全看不到金字塔建築的工程遺跡的原因,因為他們使用的都是當地的建材,而且與當地環境完全融為一體!

以上的建築方式雖然可以蓋出大型的金字塔出來,但是這也是導致這種建築的沒落的主要因素。古王國晚期,埃及陷入內亂,首都孟菲斯成為廢墟,在不得已的情況之下他們放棄了這裡,往西南方的法尤姆綠洲搬遷。搬家以後的新國家我們稱為中王國時期,此時一度有法老想要復興金字塔,但是少了尼羅河水的力量,再也無法搬運石塊。少了吉薩的砂土,再也無法建築便利的天然鷹架。

所以,中王國時期的金字塔只好改用泥磚作為建材,但是一但回復泥磚之後,原本的老問題又出現了,泥磚不耐重壓,所以中王國時期建築的金字塔大多歪歪斜斜東倒西傾,到最後,大約在12王朝以後,古埃及人終於不得不放棄金字塔建築,改採地下墓室來代替。

我說啊!

「名嘴們,有空要多念書,知道嗎?」

「在電視上就真以為自己是專家!你們當做台灣的學界的人都死光了嗎?」

小時候老師有說過,多讀書有益身心健康,別沒事在電視上怪力亂神胡亂說胡亂講。每次看你們在胡說八道,我好像是看到一群現代神棍一樣!

真的,你們真的很像是神棍~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menra013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