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錢幣研究 

 

古錢幣收藏的常用術語 

 

邱建一2011.9.27.(未完稿,條目尚待清理編寫。)


 

鑑定與收藏專用術語:

保真:錢幣鑑定術語。100%保證真品。

到代:錢幣鑑定術語。不敢100%保證為真品,但看起來似乎沒有問題,感覺上很到(符合)那個時代的風格。

開門:錢幣鑑定術語。看起來沒問題。不開門:看起來很假。大開門:一定沒問題。

打眼:錢幣鑑定術語。看起來覺得怪怪的,極有可能是假貨。

有一眼:錢幣鑑定術語。看起來的感覺對了,應該是真的。

上手:錢幣鑑定術語。要求實際用手觸摸,而不是隔著玻璃櫃或是儲存盒觀看。

傳世:錢幣收藏術語。輾轉在收藏家手中流傳至今的古錢,不是出土文物。

生坑:錢幣收藏術語。剛剛才出土的,它通常滿身土鏽、渾身上下布滿紅綠鏽痕。

熟坑(又稱「熟舊」):錢幣收藏術語。很久以前出土的,身上幾乎沒有鏽痕,都被收藏者處理掉了。

打盒幣:錢幣收藏術語。指的是1990年以後美國的錢幣學會成立的評級公司PCGSNGC,在鑑定過錢幣之後,證實為真品並將它置入專用的塑料保護盒當中。因為保護盒為密閉式的儲存,所以除了破壞之外將無法開啟,這種裝入保護盒的錢幣被通稱為打盒幣。而相對於沒送去鑑定,沒有專用儲存盒保護盒的錢幣,則稱之為裸幣。

裸幣:錢幣收藏術語。請參閱「打盒幣」條。

臆造(臆造品):錢幣收藏術語。以典籍文獻記載為參考,製作出歷代從未鑄造過的古錢幣,只是出自於作偽者想像而已,它並未真實存在過。例如明代的「正德通寶」它就一定是臆造品,因為它從未鑄造過。

高仿:錢幣鑑定術語。現代以數位科技製作的模具製作的精緻偽造品,因為非常近似真品而且很難區分,所以特稱為「高仿」。

新仿:錢幣鑑定術語。現代新仿造的錢幣,作偽的目的通常是為了矇騙消費者謀取不當利益。

老仿(又稱「老假」):錢幣鑑定術語。過去的仿製品,製作較為粗糙,通常指的是民國初年以前或甚至是清代以前仿製的古錢。老仿古錢其實也很有收藏價值,因為有些早期仿品歷史久遠,它也算是古代文物了。

參考品(又稱「工藝品」):錢幣鑑定術語。現代製作的仿造品,它是假貨,但看起來很像真的。

改刻:錢幣鑑定術語。利用真品改刻幣面文字的作偽方法,錢體為真,但文字經過加工動過手腳。例如常見的將「五銖」的「五」字剃除部分錢文之後,改刻為「三」,成為珍貴的「三銖」。

翻砂:錢幣鑑定術語。過去作偽的方法,使用真錢作為範本直接在砂箱中翻模鑄造,這種作法比較粗糙,會在錢身上留下砂眼細點的小坑洞。而且由於金屬本身的收縮律,導致翻砂製作的古錢仿製品的尺寸縮小約7%,所以很好辨認。

砂眼:錢幣鑑定術語。請參考「翻砂」條。

電火花:錢幣鑑定術語。最新的仿製技術,使用電腦掃描記錄真品錢幣,然後再以數位控制的雷射頭刻印一枚與那枚真品錢幣100%相同的古錢幣。但由於這種製作方式成品很高,而且一次只能製作一枚仿製的錢幣,所以通常運用在高檔的珍罕錢幣,尤其是現今價格高昂的高檔銀元身上。使用這種技術製作的錢幣用肉眼或一般的放大鏡都幾乎無法分辨真假,對古錢收藏的殺傷力很大,如果日後這種技術普及開來,可能會導致錢幣收藏市場的大混亂。

同模傷:錢幣鑑定術語。

壓力不足:錢幣鑑定術語。

 

有關古錢幤本身的描述:

面:

背:

章地:

外郭(或「輪」、「緣」):

內郭:

穿:

隱起:

銅笵:

陶笵:

泥笵(或「泥沙笵」):

流銅:

甲紋:

決紋:

紀爐(記號):

齒邊:

內齒:

包漿:

流銅:錢幣表面有些銅漬痕跡。

荏口:鑄錢時鑄口。

正樣:

大樣:比較大點的錢幣(各地鑄錢工坊的差異)。

小樣:比較小點的錢幣(同上)。

青銅:早期的銅錢材質。

黃銅:明中晚期以後的材質。

白銅(爐底錢):含鉛錫量比較大的青銅。

鐵錢:以鐵製作的錢幣。

含鐵錢:

鉛錢:以鉛錫製作的錢幣。

宮錢:精製的紀念幣,宮中用來賞賜之用。

私鑄:民間自行鑄造的錢幣。

 

 

有關面額紀值的術語:

小平錢(又稱「小錢」):最小面額的貨幣,這是最常見的錢幣幣值,大約是現今說的1元。從漢代的五銖錢開始,中國貨幣的面額就是以小平錢為主,在話本小說裡說的「一個錢」,指的就是一個小平錢。通常小平錢的直徑都不超過27mm,重量都在4.5g以下,年代越晚小平錢的重量級尺寸就越小,明清的小平錢通常只有24-25mm,重量在3g或以下。

大錢:與小平錢相對的通俗說法,通常認定「當五」以上都都稱為大錢。

折二錢:2塊錢。折二錢以上的錢幣,通常鑄造得較大,以作為與小平錢區分之用。在某些朝代會在錢幣的背面「紀值」,會寫個「二」、「貳」、「二錢」。

折三錢:3塊錢。但有學者認為應該沒有折三錢存在,因為折三與折二的尺寸近似,在實際使用時很難區分,但明代初期確實有折三錢,不過數量甚少。(其他說明請參閱「折二」。)

當五錢:5元。(其他說明請參閱「折二」。)

當十錢:10元。(其他說明請參閱「折二」。)

當五十、當百、當五百:100元、500元。清代以前最大面額的錢幣只有當十錢,清代咸豐年間才有大面額的錢幣出現。(其他說明請參閱「折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menra013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