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錢幣研究 

 

偶遇博物館級的藏品:和闐馬錢

 

邱建一2011.12.11.


 

040.jpg

和闐馬錢正面,大型2枚。外圈是「佉盧文」,中間有隻奔馬,所以被稱為「馬錢」。

041.jpg

和闐馬錢背面,大型2枚。外圈是漢文「重二十四銖銅錢」。

046.jpg

和闐馬錢正面,大型。

048.jpg

和闐馬錢背面,大型。

068.jpg

和闐馬錢正面,小型。

072.jpg

和闐馬錢背面,小型。漢文「六銖錢」但「六」字已鏽蝕無存。


前幾天在錢市偶遇一位圈內前輩,得知這位收藏頗富的泉界大老因為長公子要娶媳婦,得置辦房產以作為新房之用,所以手上一些早年收藏的古錢想要轉手換點現金。這位前輩開出他想轉讓的古錢清單出來,交給專營古錢幣買賣的老店家,希望能夠找到新買家、換個好價錢。

那天,剛好我在現場,因緣際會也恰巧看到這份「待售古錢一覽表」。清單裡洋洋灑灑十數大項,又分為數十個小類,還真是洋洋灑灑啊~!條目分明地寫滿了幾大張紙頭。

看了待售古錢一覽表的前幾頁,都是我沒啥興趣的先秦刀布幣,我向來對這玩意兒沒啥興趣,倒不是因為它不珍貴或是長相醜陋,而是刀布幣的形體特殊,在我看來很難收藏,還得特地幫它們找個盒子裝起來,麻煩得緊!我是個懶人,向來只喜歡圓形的錢,因為圓形的錢幣好收藏,可以拿個紙夾訂起來,還有專門的本子可以成冊成冊的保存,既美觀又大方,也不佔空間,日後也好整理。

翻呀翻~,當天與這位前輩一邊話家常,一邊隨手翻閱這份一大長長長長串的清單~

「大型戰國半兩4枚xxxxx元~。」

「豆子半兩2枚xxxx元……。」

「三銖2枚…」

「大泉當千10枚…」

「太貨六銖8枚、太和五銖4枚,孝建四銖….得壹、順天…大明通寶…」

這些錢我都有了,所以興趣不大。但翻看到這份清單的最後一頁,當場就被嚇了一大跳,因為這幾項都是西域錢:

「喀拉汗錢6枚。」

「龜茲五銖大小版各10枚。」

「和闐馬錢3枚。」

我真是當場就被唬住了,緊張地指著那項「和闐馬錢」:

「我有沒有看錯…?」我有點結巴的問了:「和闐馬錢不是就是漢佉二體錢嗎?」

「對啊!~就是于闐國的漢佉二體錢!」前輩回答。

「連這個你也有啊?…」我有點語無倫次了。

前輩沒答腔,但古錢店的老闆接話了:「對啊!他有好幾個,幾十年前收的錢,有幾個是我賣給他的。」又轉頭對這位前輩說:「你不是有帶來嗎?拿出來給他看看…」

前輩沒說啥!很爽快地從隨身的包包裡拿出幾枚古錢出來,當場就把它們交到我手上,說了:「你看看吧!這就是和闐馬錢,還分為大小版式喔!」

對古錢略有瞭解的人都知道和闐馬錢的來歷,它的面世與20世紀初期的赫文斯定以及史坦因的西域探險有關,它在新疆的和闐縣一帶(古于闐國及周邊範圍)被發現,史坦因後來收集的一些樣本現今保存于大英博物館。

據學者研究,和闐馬錢是全世界最早出現的2體文字並存的錢幣,因為它的正反面各有「佉盧文」與「漢文」。佉盧文的內容是漢代的西域三十六國的于闐國國王姓名,漢文則是記值內容,由於錢幣正面中間有一隻奔馬(或是駱駝),所以過去俗稱為「和闐馬錢」。

和闐馬錢的是使用紅銅製作的打製錢,又分為大小2個大版式,及13個小版式(另2個小版式是鉛錢)。大小版式以錢體重量尺寸區分,大者背漢文「重二四銖銅錢」、小者背漢文「六銖錢」。年代大約是第1世紀西漢張騫通西域之後,到第3世紀為止。

一直到今天為止雖然它偶有出土記錄,但數量一直都很少,據說中國僅有13枚,國外有300多枚而已。但就在這一天,同時有3枚出現在我的面前!

「你可以從紙夾拿出來上手看看!」前輩笑笑地對我這樣說。

「真的嗎…?」我小心翼翼的把它從紙夾中取出,珍稀古錢在我手上,雀躍的內心激動不已!

「我可以拍張照片嗎?」我大著膽子問了。

古錢店老闆幫前輩回答:「都是幾十年前出土的錢,你拍吧!沒關係的。」

拍了幾張照片,前輩雖然明知我買不起,但還是很放心的交在我的手上,讓我的手指與這3枚大名鼎鼎的和闐馬錢合影留念。

雖然我不認識上面的佉盧文,但漢文還是看得很清楚的。拍照時我心跳加速、緊張得手指顫抖不已…

現在回想起來,彷彿之間我還很嫉妒我自己的左手,因為這幾根手指曾經觸摸過這種真正的博物館級的珍貴錢幣。彷彿之間,在古于闐國的落日餘暉,20世紀初期的西域探險隊又再重現滾滾黃沙之中。

依稀依稀…駝鈴裊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menra013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9)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