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3.25.(四)1400-1600台北中和高中演講補充資料

 

消失的古城:馬雅文明

 

邱建一2010.3.3.重編為「藝術考古學」補充教材。

 2008.3.3.為《行天宮月刊》(2008年5月)撰稿。


未命名-1.jpg 

馬雅古典期最繁榮的經濟中心科潘(Copan)的中央廣場。這裡曾經是科潘最神聖的宗教中心,環繞著金字塔,廣場的石碑是歷代國王的雕像,包含著名的國王「十八兔」在內!


 

一、探險家眼中的綠色地獄:

在人類的幾個重要的古文明裡面,馬雅(Maya)文明大概是被忽略最久的了,一直到19世紀,人類對這個文化的認知還是停留在一知半解的階段,「未開化野蠻人」是自認為紳士的歐洲文化對它的唯一理解,除了少數充滿救贖之心的傳教士肯深入中美洲的熱帶雨林裡,去傳播基督教信仰「以拯救這些墮落的靈魂」之外,誰也不肯真正分出一點點的時間去了解這個自9世紀以來就已逐漸沒落的偉大的文明。

這也難怪馬雅文化對歐洲人如此缺乏吸引力,這片土地除了連綿不斷的茂密森林之外,根本沒有任何足以吸引人前往的天然資源。幾百年以來,就算是最有勇氣的探險家也視這裡為畏途,每年連續下3個月傾盆大雨的雨季,再加上崎嶇難行的沼澤與高山,水蛭與黏人的蚊蠅到處飛舞,在濃密得伸手不見五指的熱帶雨林裡,每往前行十公尺就像是令人筋疲力竭的長途賽跑,砍倒一棵又棵的樹,攀爬過虯結得分不開的氣根,各種墨綠色植物濃密得讓人喘不過氣,高溫與溼度讓身上的衣服永遠都是溼黏的狀態。「綠色的地獄」是早期探險家對這裡的唯一形容詞。

就算是經歷過千辛萬苦的旅程,到達散落在中美洲各地的馬雅遺址,又能看到什麼呢?除了一堆堆被森林覆蓋的碎石堆之外什麼都沒有!16世紀的西班牙掠奪者早就把這裡壓榨得乾乾淨淨的了,破敗的神殿裡沒有黃金與寶石,已成廢墟的都市裡沒有陶碗與雕塑,石頭遺跡就這樣靜靜地沈睡在熱帶雨林所形成的巨大傘蓋之下,就連想拍張照片都得花幾個月的時間清除已和廢墟合為一體的森林。

就像是卡林杜(Juan Galindo)1834年因為於任職西班牙人所控制的中美洲聯邦的緣故,趁便到科潘(Copan)作了一些學術考察,這個在現代富享盛名的遺址,在這位學著的筆下所作的評語居然是:

「眼前的印第安人不過是粗魯無文又怯懦的部落,當我詢問這些建築的建造人,他們的的回答是:『是魔鬼!』。」

 

二、馬雅是因為語言不通而誕生的名詞:

時間是西元1502年,在那一年的馬雅曆書上記載的是「四阿霍–卡年(Katun 4 Ahau)的第二年」,在遠離中美洲大陸的瓜哈那群島海域,哥倫布的西班牙遠征艦隊遇到正要前往附近群島貿易的馬雅人,這是歐洲人第一次看到中美洲的住民。

根據馬雅曆書的記載,馬雅人看到3艘巨大的木頭製的島嶼,上面立著好幾根剝光樹皮的樹幹,在樹幹上還掛著魚網,住在木頭島嶼上的人穿著像鸚鵡的羽毛那麼多顏色的衣服,而且多數的人在臉上長了濃密的毛;編寫曆書的馬雅史官還自信滿滿地的加上一段形容詞:「他們的頭長得像一隻猴子,但是不確定衣服下面的身體是否也是如此。」兩個不同文化的族群在16世紀相遇,馬雅人用他們認知的世界的語言來形容哥倫布的船隊,木頭製的島嶼當然是西班牙戰艦,而戰艦上剝光樹皮的樹幹與魚網是桅桿與索具,,馬雅人的習慣是剃光鬍鬚甚至頭髮,所以在他們眼中蓄著滿臉鬍鬚的西班牙人活像一隻森林裡的猴子。

甚至,現在通行用來形容「馬雅」的字彙Maya也是出自於雙方語言不通的誤解。據說當西班牙人比手畫腳地詢問馬雅人:「你們是從哪裡來的?」而馬雅人終於搞清楚對方的意思時,順手指著遠方的海岸回答:「Maya!」而這個字的原意是:「那裡!(從那裡來的)」。但後來西班牙人回到歐洲後,報告裡指稱在中美洲遇到馬雅(Maya)人,從此這個文明就被訂名「馬雅文化」了。

這個被歐洲人叫做「馬雅」的文明並不是國家的概念,而是一個由多重語言與文化所複合的體系,現今一般通行的「馬雅」的辭義,其實比較接近一個文化整體的籠統概稱。他們在中美洲大陸發展已經有2500多年的歷史,西元1502年西班牙在墨西哥灣地區接觸到的馬雅人只是這個文明外圍地區的島民部落而已,他們後來被分類為科托切人(Cotoch),與居住在中美洲大陸地區的其他部落有很大的不同。

經過20世紀學者的辛苦研究,現今已知中美洲文明的發展約可區分為三個階段:前古典期、古典期、後古典期。他們從西元前1500年開始出現,大約在西元900年逐漸沒落,西元1521年之後消失,原本這個文明的分布範圍北從現今的墨西哥南部一直往南延伸到宏都拉斯境內,主要分布地區幾乎都集中在尤加敦半島的內陸與沿海地區。至於這個偉大的古典文明消失的原因,並不是因為西班牙人的征服,而是因為氣候的改變,導致大型城市亟需的水源欠缺,當農業灌溉用水與飲用水匱乏之後,都市因為飢荒而導致叛變,人們最後只好選擇放棄都市而回歸更原始的小型游獵部落狀態,所以盡管大型都市已經是歷史名詞了,但是這個文明的後代子孫現今還是在熱帶與林區,以及沿海地區活躍。

前古典期的馬雅文化可以用考古學上通稱為奧梅克(Olmec,1500BC-400BC)文明作為代表,此一階段的文明主要分布於墨西哥中南部,但雖然已經證實有遺跡存在,不過除了出土一些小型陶器,和3-4公尺高的花崗岩巨石頭像之外,都市建築大都已蕩然無存,僅剩地基而已。不過奧梅克文明確實是後來的幾個在中美洲古文明的前身,在古典期興起的馬雅文明與奧梅克文明從文化特徵相比對,它們確實有血緣上的近似性,所以馬雅文明的祖先可能源自於奧梅克文明的分支。

古典期(200BC-AD900)的馬雅文化興起於尤加敦半島,同時期還有分布於北方的蒂華提華坎(Teotihuacan)文明與稍晚才興起的托爾克(Toltec)文明。雖然馬雅不及托爾克的強盛,也沒有像是蒂華提華坎那樣擁有巨大城市建築,但是它卻是整個中美洲地區唯一擁有自己的曆法、完整文字與數學的文化體系;近年的研究更發現,馬雅曆法與城市建築有很深的關係,尤其是馬雅城市裡金字塔更是依據天文觀測所得而建築的。所以人類學家與考古學者都認為,中美洲最高度的文明體系的是馬雅文化,這是沒有爭議的。

或許可能是因為尤加敦半島大半區域都被熱帶雨林與籠罩,所以缺少大面積平坦地面以構建大型城市;或許也有可能是因為雨林區內開採石灰岩不易,所以馬雅城市遺跡的總面積遠遠比不上同時期位於北方墨西哥莽原區的蒂華提華坎與托爾克文明。但是馬雅的陶藝與石刻技術就比其他幾個文化更為精美細緻,已出土的陶器與石刻大都與宗教行為有關,可見得馬雅人的宗教觀比其他地區更為嚴謹質樸。古典期的馬雅文化特徵是建立在陶器與石刻之上,尤其以小件的玉石雕刻最為精美。

由於貿易與戰爭的拓展,後古典期(AD900-AD1521)的馬雅文化已逐漸與其他幾個文明同化,有很多學者認為後古典期的馬雅文化已是混合型的體系。尤其是在此時期興起的阿茲特克(Aztec)文明,更是藉由發動一次又一次的戰爭,強勢地把其他文明逐步併吞。阿茲特克可以說是直接繼承自托爾克的後繼文化,至於在阿茲特克南方的馬雅人最後逐步式微,雖然還保有自己的城市,但大抵已淪為阿茲特克的附庸,後古典期的馬雅文化特徵已經很難與其他地區分割,在本質上後古典期的馬雅已很難說它具有獨特性了。不過可能是因為受到阿茲特克的影響,所以此時的馬雅城市逐漸拓展為較為巨大的城市,現今還存在的馬雅城市遺跡,大都屬於後古典期的建築物。

西元1502年之後,西班牙人由於誤認中美洲蘊藏有大量的黃金,甚至回到西班牙的船員們所敘述的偉大航海故事裡,還加油添醋地敘述中美洲的城市都是用黃金打造的,黃金島、黃金城的偽造故事吸引了一波波的探險者與野心家深入這個早已沒落文明的腹地。他們甚至在現今的古巴島設置了遠征軍的前進基地,並派駐了總督駐守,一隻又一隻的現代化部隊深入雨林,與他們對抗的其實只是已經沒落的文明的後代子孫而已,狩獵用的弓箭與長矛對抗的是大砲與新式火槍,穿著獸皮的馬雅子孫怎麼樣也沒想到青銅製的斧頭砍不進西班牙人的鋼製盔甲。

歷史學家相信,終於在西元1521年西班牙人真正控制了整個中美洲,並把這個地區納入殖民地,馬雅文明在這一年隨同其他幾個文明一起劃上了句號。

 

三、送給神明最好的禮物:

但是西班牙人征服的過程在一開始時並不是那麼的順遂,首度登陸中美洲大陸的不是有著整齊裝備的遠征軍,而是一小批因為遭遇熱帶風暴而發生海難的貿易商船船員。他們在海面上漂流了13天候,最後終於登上了沙灘。但在慶幸海難僥倖逃生之後,等著他們的卻是更悲慘的遭遇,當地的馬雅人熱烈地歡迎這批從海面上來的朋友,印第安人感謝上天賜予如此豐盛的禮品,尤其當年旱季的時間太長,導致秋天的玉米歉收,為了安撫可能生氣的雨神夏克(Chac),這批落難的船員成了奉獻給神的禮物。

在印第安人的眼中,這批祭品的素質不佳,而且過去的祭品長相不太一樣,不過他們認為神明還是會喜歡的,因為這是神明從海上送給他們的禮物。倖存的船員當場有半數被送上神殿的祭台剖開胸腔取出心臟奉獻給神明。另外半數的船員被關在籠子裡,印第安人每天準備非常豐盛的食物餵食他們,以準備在下次祭典之前他們可以長出一身豐腴的肥肉出來,以彌補船員們在海難漂流時損失的脂肪。

殺人祭祀的儀式在中美洲文化裡是宗教主軸,之所以殺人取血的原因並不是因為馬雅人嗜殺成性,而是他們宗教裡的基本要義使然。包含馬雅人在內,中美洲各民族的宗教基本都是相同的,他們都相信「五個太陽」的說法。所謂的五個太陽的意思是說,他們相信太陽如同人一樣,都有著生命的週期,我們現在所處的世界是第五個太陽的世界,而過去已經有四個太陽死亡,而太陽每天升起與落下,都在鮮紅色的光輝中呈現,所以他們認為太陽生命力的養料是鮮血,為了確保明天的太陽還會繼續升起,就要提供足夠的養料供應給神,這是為何他們在神殿進行殺人取血的宗教儀式的關係。

西元1512年落難的西班牙商船船員就是在這種宗教儀式下被當作是犧牲品,但是在馬雅人的心目中,能夠把自己的鮮血奉獻給神是一種無上的榮譽,所以以馬雅人的眼光看待這一個令人不寒而慄的事件,其實是喜劇收場,因為當年雨神夏克的祭典結束後,果然下了幾場雨,瀕臨枯萎的農作物也因此欣欣向榮,這是神明已經表達歡喜的旨意,神明也高興地接受了供品。所以另外一半的落難船員被關在籠子裡,馬雅人努力的以最好的食物餵食他們,以準備另一場的祭典,馬雅人真心相信他們的神會喜歡下一次更豐腴的禮物。

 

四、毫無商業價值的中美洲:

當西班牙人在西元1521年征服中美洲後,除了到處掠奪任何可以拿得動的戰利品之外,他們也花很長的時間試圖在濃密的熱帶雨林中尋找不曾存在過的黃金城,但是結果是令人失望的,中美洲不但沒有金礦,也沒有傳說中的以黃金鋪設街道的城市,只有一些當時看來毫無價值的陶土彩繪俑而已。

西元1525年,古巴總督對西班牙國王呈上征服中美洲後的戰利品清單,除了一些黃金製成的薄片飾品、以樹皮抄錄的馬雅曆書與看起來品質不佳的寶石串珠之外,就只有一頂用金剛鸚鵡的尾羽製成的頭冠。就連是當時歐洲貿易最火熱的各式香料,在中美洲的各地產量如此之稀少,西班牙人拼命搜刮,但是到最後根本連一艘商船都裝不滿,這簡直是令人洩氣透頂!雖然他們到最後還是把這個地方命名為西印度群島,不過與那個真正盛產香料的印度群島有著天壤之別。後來西班牙人逼不得已只好引進甘蔗在這裡試圖種植,希望可以藉由蔗糖的微薄利潤挽回一點商業損失,但由於中美洲大陸的地形、氣候與土質限制,除了群島地區之外甘蔗根本就無法存活!

中美洲地區視為珍寶的農作物是可可,這種具有興奮提神作用的果實,看在印第安人的眼中比黃金還要珍貴,不但在日常生活需要它,甚至連宗教儀式中它也是一種與神明溝通的工具,在當地它也可以當作高價錢幣流通使用,價值比黃金還高。不過未精製過的可可又苦又澀難以入口,從未接觸過這種作物的西班牙人對它興趣缺缺,再加上它驚人的興奮效果,導致恪守清規的傳教士們對它深惡痛絕,並且嚴令禁止教徒食用這種果實。一直要到18世紀以後,歐洲人才認知到以可可精製成的巧克力它的商品利潤與價值。

大約在西元1530年左右,西班牙人就已從中美洲大陸退回到西印度群島地區,他們把興趣轉向北美與南美大陸。曾經花了很長時間征服的土地,由於實在是無利可圖,所以又再度任由這些馬雅古城淹沒在熱帶雨林中。這個曾經被發現又被遺棄的古老文明,連續有3個世紀之久幾乎無人聞問,直到19世紀中期以後才又重現天日。

如同西元1822年里奧(Antonio del Rio)在為西班牙國王查理三世(Charles III)所作的報告裡所說的:

我不敢說羅馬征服者曾在此(中美洲)登陸,可是這一個古代文明的代表,極可能訪問過這個地區。在逗留期間,羅馬人與土著必然有所接觸,為了答謝他們的款待,而將自己的藝術觀念傳授給土著。

這種純粹西方式的殖民觀點就是過去3百年來的觀點總結,歐洲人根本不肯承認這些「未開化的野蠻人」有能力建築都市與雕刻,既然馬雅文化只是羅馬的拙劣模仿品,那又何必浪費時間去做調查研究呢?

得而復失大概就是馬雅文明最鮮明的寫照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menra013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