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考古學補充資料_龐貝(2)

 

重生與破壞:龐貝 

 

邱建一2010.4.1.


 

未命名-1.jpg 

1920年,斯皮納左拉(V.Spinazzola)挖掘龐貝豐收大街的現場照片。


 

西元1757年,著名的德國學者溫克爾曼(Johann Joachim Winckelmann,1717-1768)奉派前往羅馬研究古代文物,他在1762年到達當時剛開挖不久的赫庫蘭尼姆(Herculanum)與龐貝(Pompeii)的遺址現場,在目睹了毫無章法亂挖一通的古代遺址後,他發出了「龍蝦與月亮」的感嘆:

「…。後來這項挖掘工作的指揮權,交給個一個叫做阿爾庫比雷(Rocco G. de Alcubierre)的西班牙工程師。他曾經當過國王的侍從,當時是上校,還兼任那不勒斯工程師協會的會長。這個人對考古學幾乎沒有什麼認識,套句義大利的諺語,差不多像是月亮認識龍蝦的程度。」

溫克爾曼的對18世紀挖掘工作的批評並非無的放矢,當時這個被稱為「西維塔」(civita)的地區的地下被發現藏有古代遺址時,最早開始挖掘的西西里國王(後來的西班牙國王查理三世(Charles III))指派他的親信阿爾庫比雷負責挖掘工作,當時並非想要了解這裡埋藏的遺址,主要的目標是在尋寶式的掠奪,而阿爾庫比雷負責將一切有價值的文物:大理石雕刻、青銅器,如果有金銀器則更好,呈現給國王作為裝飾宮廷的點綴品,必要的時候也作為饋贈給其他國家的禮物之用。

西元1748年,阿爾庫比雷開挖了第一個考古挖掘現場,位址就在現今龐貝的幸運女神(Fortuna Augusta)神殿附近,但是由於剛開始的時候有價值的文物所穫不多,所以他隨即又關閉了這裡,改往附近的赫庫蘭尼姆開闢新的挖掘點。

在挖掘的初期,阿爾庫比雷並不知道他挖掘的就是大名鼎鼎的龐貝古城,只知道這裡是一處古羅馬的遺址而已,一直要等到1757年,當工人發現了一塊雕有城市名稱的石雕後,大家才恍然大悟原來這裡就是西元79年被維蘇威火山掩埋的龐貝古城。這個消息很快地傳遍整個歐洲各地,查理三世立刻下令以正在挖掘的赫庫蘭尼姆遺址為主體,責令阿爾庫比雷成立「赫庫蘭尼姆學院」以統整挖掘工作。自此以後,大批的來自歐洲各地的參觀者湧入這個地區,第一批的參觀者大多以貴族與富有的大家族成員為主,大家都想要在這裡發現一些什麼有價值的文物可帶回家作為紀念,就算沒有發現也沒關係,只要付得起價錢,阿爾庫比雷領導的赫庫蘭尼姆學院隨時可以提供他們想要的各種文物,並負責打包運送回家,以裝飾這些上流社會的貴族豪宅。

龐貝的發現是一件無與倫比的大事,但是它的破壞也從這段時期開始。18世紀的挖掘工作以現代考古學觀點來說,簡直是慘不忍睹,這些珍貴的古代活化石在漫無章法的挖掘過程當中不知被毀壞多少,以位於龐貝城外著名的朱莉亞.菲利克斯(Julia Felix)宅邸來說,它早在1757年的第一次挖掘中就已被發現,但當時的人只顧取走當時有價值的大理石雕像與各種文物,在掠奪一空之後,由於又要挖掘鄰近的其他地區,因為土方無處堆積,所以他們又把其他地方挖出來的土方堆到這個宅邸的遺址內,結果這個著名的宅邸就像是被強盜掠奪洗劫之後,臨走前放一把火燒盡一樣,整座宅邸又被掩埋到地表之下,從此又被遺忘200年。

混亂的挖掘工作持續了數十年之後,西元1771年找到了第奧梅德(Diomede)宅邸,隔年的12月,在這座別墅的地下走廊發現了18具被鐵鍊拴住的屍體,這是當年的罹難者第一次被發現的記錄。龐貝的罹難者終於點醒了這些掠奪者的眼光,大家終於認知到這座古城與一般的遺址不同,這裡不是被遺忘的廢墟而是災難的現場,自此雖然掠奪還是一再的發生,但是大家開始用比較嚴肅的眼光來看待這座古代城市。

比較有系統的挖掘起始於西元1798年,法國將領尚皮奧內(Championnet)率領革命軍進軍南義大利,以解放之名佔領了那不勒斯地區,他除了加強這一帶的防禦工事,以作為法國地中海艦隊的母港之外,同時也下令重組挖掘隊繼續挖掘這裡的遺址。西元1808年,拿破崙任命自己的妹妹與妹婿為那不勒斯國王,這位新任的國王與皇后不惜自掏腰包加速挖掘的進度,現今比較有價值的發現幾乎都完成於這段時期,在這10年之間,我們終於搞清楚龐貝與鄰近的城市之間的關係,也知道這座古城大抵的城區範圍與城市街廓。

以現今已知的遺址關係來說,龐貝城只是被維蘇威火山灰燼掩埋的城市之一,沿著那不勒斯海灣的東南岸,總共有5座城鎮毀於西元79年的火山爆發,它們從北到南分布於80公里的範圍之內:

赫庫蘭尼姆(Herculanum)。

奧普隆蒂斯(Oplontis)。

博斯科雷爾(Boscoreale)。

龐貝(Pompeii)。

斯塔比(Stabies)。

以上這5座城鎮之中,奧普隆蒂斯與博斯科雷爾由於鄰近海岸,因為海岸地形的改變所以破壞得很嚴重,遺址已經不完整了。斯塔比由於城鎮規模較小所以比較有價值的文物不多;至於赫庫蘭尼姆雖然城鎮的規模最大,但由於它靠近那不勒斯所以挖掘得也最早,由於18世紀的破壞式挖掘導致現今遺址已不完整,所以無法窺知全貌。至於龐貝則因為比較靠近內陸所以天然破壞較少,雖然也是早期挖掘的遺址之一,但由於它深埋在8m以上的堅硬土方之下,所以挖掘不易,因此城廓街道也最完整,所以它成為這一個地區最具有代表性的城鎮。

但是自從19世紀以來,龐貝城大量的遊客卻導致這座古城遭遇到第二次的浩劫,已經出土的古蹟遭遇到的除了酸雨與蔓生的植披的破壞之外,還得面對充滿好奇心的遊客出於有心或無心的人為踐踏,現今每年有超過250萬的遊客到這裡旅遊,以城鎮內的街道來說,龐貝城與所有的古羅馬街道一樣,都有人車分離的設計,馬車走的街道較低,而兩側的人行道較高,不過經過200年來千萬遊客的踩踏之後,原本鋪設在人行道上的石灰岩板已經凹陷,現今有些熱門路段的人行道居然已經比馬車道更低,而且分道的界石也已經碎裂消失,這是遊客無心之過,但這也是古蹟不得不面對的嚴肅問題。

其實,龐貝的破壞來自於多方面的因素交互作用的結果,早期的破壞來自文物販子的掠奪,後來則是遊客的踩踏破壞,天然因素的雨水侵蝕與植物蔓生也是助力之一,但是最嚴重問題其實是19世紀以來,長達200年間歷代專家學者嘗試修復這座古城的結果。

由於早期缺乏經驗且又技術不足,所以採用各種土法煉鋼的方法試圖修復已經出土的遺址,通常他們用現代建築材料去復原古蹟,結果導致各種材質混搭在一起,日深久遠之後,由於膨脹係數不同,腐蝕崩解的速度也有所差異,所以異種材質之間形成無法彌補的裂縫,這些問題到現在還是棘手的不定時炸彈,因為如果想要清除這些修復材質,則不可避免地又會造成新的破壞,而不處理的話那狀況會越來嚴重,導致將來不可收拾的後果。

西元1748年,當第一個考古工地開挖之後龐貝就已開始展現它的新生,但風華200年之後,21世紀的現代卻得面臨又再瀕臨死亡的問題。這種緩慢漸進式的破壞,最終將使這些古代建築完全蕩然無存,在修復與保存古蹟的一再無限迴圈的循環之後,這裡已經成為無可挽回的悲劇,這是考古學史的災難,也是我們不得不面對的嚴肅課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menra013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