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埃及藝術_解釋名詞

 

初昇的太陽:王名框 

 

邱建一2011.6.19.


未命名-1dfghhhhhh.jpg   

阿拜杜斯(Abydos)神殿,「阿拜杜斯王名表」。

這面牆上羅列了十九王朝拉美西斯二世之前歷任法老的姓名,這個長編王名序譜是研究古埃及政治史的重要史料。

DSC01265.jpg   

第三王朝,法老卓瑟雕像的台座。在這裡法老卓瑟(Djoser)的名字(最左方三個上下寫的符號)並沒有用王名框給標示起來,而且也沒有看到「太陽神之子」的頭銜,這位法老只是自稱自己是「上下埃及之王、兩地之王、神人」,可見得當時還沒有使用王名框的習慣。

未命名-1asddddddd.jpg   

第十八王朝,法老圖坦卡門的護身符。太陽神「拉」以鷹隼形象出現,祂雙爪上抓的就是「she-nu」。

DSC01229.jpg   

第十八王朝,法老圖坦卡門人形棺(局部),可以清楚看到太陽神拉雙爪抓取的「she-nu」。

DSC01706.jpg   

第二十王朝,帝王谷法老拉美西斯九世主棺室的「來世之書」局部。生命與繁榮女神奈芙西斯前面的那個圖形就是「she-nu」。


 

大約從古王國第四王朝開始,古埃及法老(國王)的名字,都用一個橢圓形的線框再加上一條短直線框起來,這個圖形我們現今一般翻譯為「王名框」。它不但是法老專用,而且與太陽神「拉」(Ra)的信仰息息相關,具有非常神聖的意義。

而現今一般的外文書都稱呼王名框為「卡圖旭」(Cartouch的音譯,「卡達旭」是錯誤的音譯),這是因為1798年的法國遠征軍第一次看到王名框時,以其橢圓形的外型酷似當時法國軍隊使用的子彈彈殼「cartouch」,所以才誕生了這個「俗名」。不過,現今我們已知王名框的古埃及文讀音了,所以把它叫做「she-nu」(重音在第2音節,讀音近似「謝努」)是比較適合的,或者乾脆以它的意義而稱呼它為「王名框」也是比較保險的作法。

事實上,王名框在第三王朝以前並不存在,薩卡拉階梯金字塔出土的法老「卓瑟」(Djoser)雕像的台基上,他的名字並沒有用這個線框給標示起來,而更早之前的早期王朝的文物上,我們也從未見過王名框的存在,例如開羅考古博物館收藏的「納米爾(Namer)石盤」也是如此。所以,我們可以推論王名框應該在第四王朝之後才出現,而且一直使用到古埃及帝國滅亡為止。

一般都相信,王名框的誕生應該與古王國首都孟菲斯(Memphis)附近的聖城「昂」(On)的太陽神信仰有關。因為從第四王朝開始,「太陽神之子」/sa-Ra/正式成為法老的頭銜之一,在古埃及語當中,「sa」是兒子的意思,而「Ra」是創世紀的古太陽神「拉」的名字。身為太陽神之子的法老,使用與太陽神信仰相關的儀式性符號把自己的名字給標示出來,以作為與一般人的區別,這是很合理的發展與演變。

王名框的象形符號圖形本身來自於「初生的太陽」或「日出東方的太陽」,原始形象是上方一個正圓形,下方再劃一條短橫線。圓形的圖案來自於太陽的形狀,下方那條短橫線是地平線,這是太陽自地平線升起的意思。這個符號的讀音為/she-nu/,但由於古埃及語法的字首/s/可能不發音或只是短氣音,所以這個字的讀音也有可能是/he-nu/(重音在第2音節,讀音近似「赫努」)。

在使用王名框時,象徵太陽的圓形部份放在字頭,而那條代表地平線的短直線放在字尾,至於法老的名字則框寫在圓形當中,但由於法老的名字拼音可能會很長,所以圓形的部份也隨之拉長,最後就成為橢圓形的線框符號了。

至於「she-nu」本身不只是王名框的外圍線框而已,它同時也是一個神聖的符號,它也是護身符之一,不過通常與太陽神「拉」或與太陽神相關的神祇一起出現,通常我們會在太陽神的具象符號─「頭頂紅色太陽的鷹隼」的雙腳上看到它被抓取在雙爪之上,而有時也會在木乃伊的外棺上看到「she-nu」與其他宗教性符號一起配套出現。或許這與「來世之書」(Book of Amduat)當中所敘述的太陽神的12小時重生之旅有關,太陽神經歷過12小時的重生,最後又從東方的地平線升起,而「she-nu」就是日出東方的太陽的具象符號,所以也暗示著重生之意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menra013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9)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