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說書人手記_畢卡索

 

蒙馬特的海洋 

 

邱建一2011.8.3.(為2011.8.8.廣達文教基金會主辦之「世紀大師:畢卡索展」演講(國立歷史博物館)補充資料)


未命名-1asdd.jpg   

1905-1906年,畢卡索(中)與奧麗維亞(左)在蒙馬特鈴鼓咖啡館的合照,背景的牆上是畢卡索與其他藝術家用來抵酒債的各種小型素描作品。


蒙馬特不靠海,這裡是塞納河的右岸,屬於巴黎市第十八區,在一個高180公尺的小山丘上。但是,就在這裡有一個由一群不知道該怎麼形容的人群所組成的「海洋協會」。要加入這個協會的資格很簡單:「至少去過一次海洋。」而且加入會員時得當眾喝下一大杯鹽水。

協會的會員每次聚會時只能吃海鮮與魚蝦類,吃飽之後大家一起圍著餐桌高唱水手們的歌曲,還得學會像個海員一樣地嚼煙草。這裡沒有海,甚至到河邊都得走上一大段路,所以會員們一個個像青蛙一樣趴在板凳上、趴在地上,由會長與資深會員教導大家學習「精湛的」蛙式泳技。

西元1906年到1909年當中,當時居住在蒙馬特「洗衣船」(Le Bateau-Lavoir)的奧麗維亞(Fernande Olivier)常與畢卡索(Pablo Ruiz Picasso, 1881-1973)一起到海洋協會參加聚會,並接受會長皮耶(Pierre)男爵的招待,渡過許許多多美好的夜晚。

皮耶真實的身分一直是一個謎,他真是個男爵嗎?只有天曉得!他生活清貧,平常穿得破破爛爛的,不過,至少他舉止得體談吐高雅,就像是個英國紳士一樣,而且重點是他自稱他是個「男爵」。皮耶夫婦住在蒙馬特城鎮北邊的緩坡的叢林地帶,這裡是最窮苦的人家的天堂,因為地質鬆軟不適合建築磚房,所以僅能以澆上柏油的薄木片甚至是紙板來搭建一些簡單的房舍,在這裡如果能擁有一間以堅實的木料為建材的房子的話,那簡直就是皇宮豪宅了。海洋協會就是他創立的,而協會的地點就在他的簡陋小屋當中。

皮耶以這個地區為家,海洋協會不聚會時他就到附近的廉價酒館裡點杯苦艾酒晃盪一整個晚上。儘管這裡已經是怪人與瘋子的天堂了,但是皮耶夫婦更是其中的極致,某天皮耶夫人在起床後突然猝死在自家的庭院裡,就倒在皮耶的腳邊,但面無表情的男爵居然無動於衷,他只是把鄰居叫來,然後說了句:「把『男爵夫人』清理一下!」

可能是因為這裡的風景優美吧?或者根本就是因為這裡房租便宜生活費低廉。20世紀初期許多年輕藝術家聚集在這裡,這群連一碗加片肉片的洋蔥湯都消費不起的詩人、畫家只能選擇這裡過活。但儘管貧無立錐,但男爵除了對海洋的狂熱之外,他還有一項特別的嗜好,那就是鴉片。在這裡,男爵的小屋可以說是蒙馬特的鴉片煙鬼大本營,那個時代裡吸毒的人很少,毒品通常只流行於藝術家、詩人、文學家、畫家,與自願過著波西米亞式墮落生活的雅痞身上,儘管大家都知道鴉片是有害的,但是它被奉為一種「高貴的罪惡」,是一種具有神祕的東方特質的心靈依歸,透過它可以跨越心靈的兩端,像是橋樑一樣地橫越善惡的極地淵藪。

奧麗維亞是畢卡索初到巴黎的伴侶與同居人,也是協助畢卡索渡過「藍色時期」走向「立體時期」的重要關係人,而她本人甚至就是20世紀初期最重要的一件作品,標示著現代藝術開端的〈亞維農姑娘〉的模特兒。而奧麗維亞也是與畢卡索一起到海洋協會參加聚會的同伴之一:

「朋友們,或多或少,坐在椅子上,椅子如果不夠用了,就坐在地上。我們一起在皮耶男爵的小屋裡渡過無數美好的時光。客人喝著啤酒或是檸檬茶,在昏暗的鴉片煙燈下聊天,在煙霧瀰漫中,氣氛變得非常地融洽,而這是在洗衣船不常見的狀況。

在海洋協會裡,畢卡索也開始嘗試學習吸起鴉片,除了鴉片之外還伴隨著吸食「乙醚」(Ether),乙醚是一種吸入性的麻醉性藥品,當時用於外科手術的麻醉之用,但是這些出沒在海洋協會的人們發現鴉片與乙醚併用有加成的效果,所以在這裡這兩種毒品被交替甚至是一齊吸食,以增加天堂的幻象。

「1906年到1909年,嘴裡叼根鴉片煙管到男爵家參加海洋協會的聚會,當時是件很時髦的事。…一天晚上,畢卡索吸了鴉片,我想他應該也吸了乙醚吧?他變得異常興奮,不斷地對在場所有的人大吼大叫,他激動地宣稱他是無所不知的、攝影術是他發明的(當天晚上聚會的話題是攝影術),而且他宣稱將要自殺。…」

事實上,在這裡出沒而且吸食毒品的藝術家不只是畢卡索而已,還包括了年輕的莫迪里亞尼(Modigliani)與其他人,但是畢卡索在1909年之後因為目睹了好友因為吸食乙醚產生幻覺而自殺,所以他很快地就戒除毒癮了,也開始慢慢地疏遠叢林地帶的海洋協會的聚會。但是莫迪里亞尼卻一直沈溺其間。除了大麻、鴉片、乙醚之外,莫迪里亞尼後來還進階到藥性更強烈的海洛英,事實上這位年輕的藝術家在海洋協會當中的地位比畢卡索更崇高,除了因為出生於海港城市托斯卡尼的利佛諾(Livorno)之外,他對各種毒癮的依賴也更獲得皮耶男爵的欽佩,所以他是這個協會的名譽會員,受到極高的尊崇。

而我們知道,西元1906年至1909年當中,正是畢卡索繪畫風格重要的轉變期。1906年他結束了「粉紅色時期」,並且在1907年夏季完成了著名的〈亞維農姑娘〉將他的作品一舉推向成功的起點,而且這件作品也是立體派的代表作,更是20世紀藝術史的重要作品。

西元1908年,同為畫家的好友布拉克(G. Braque)6張嶄新風格的風景畫作參加當年的秋季沙龍展,雖然評審勉為其難地接受了其中4張,而把另2件作品退件,但是布拉克不悅地將所有的作品一齊撤展,這個事件後來成為「立體派」此一藝術史新興名詞的起點。從此之後畢卡索與布拉克成為立體派的掌舵人與領導人,之後再演變出解析立體、拼貼立體一直到1917年,畢卡索轉向古典畫風為止。

一般說來,大家都認定「立體派」的起源與畢卡索在蒙馬特的交遊圈有關,在洗衣船的聚會、在酒館里的沙龍都可能提供他創作的靈感來源。但事實上當時的畢卡索的交遊圈不只是藝文團體而已,可能是由於蒙馬特異常廣泛而且多樣化的居民特質吧?當時畢卡索的朋友們有許多都不是藝術圈內的同好,有更多更多像是皮耶男爵這樣特立獨行的社會邊緣人參與其間。在〈亞維農姑娘〉誕生的時間點,畢卡索同時也在皮耶男爵的海洋協會裡趴在地上練習蛙式泳技,同時大口嚼著煙草、吸著鴉片煙與乙醚,追尋「高貴的罪惡」或是波特萊爾(C.Baudelaire)所說的:「狂喜的人造天堂」

從古典技法的藍色時期、粉紅時期,奮力一躍而進入前所未見的立體時期。完全不同的技法與風格,暗示著這必然有所因而有所果,雖說這與畢卡索本人不穩定的人格特質有關,這也可能就像是藝術史教科書所宣稱的,在1907年夏天畢卡索因為街頭閒逛而去參觀了「人類學博物館」,受到非洲雕塑的神祕原始的力量感召,所以才誕生了這件傑作

藝術史當中對立體派的起源有各式各樣的說法、各式各樣的推測。但是,在這些林林總總的說法當中,總是刻意地不再提起1906年至1909年畢卡索在皮耶男爵聚會的這件重大事件,在這裡畢卡索不但認識了來自義大利的莫迪里亞尼,而且經常叼根鴉片煙管參加海洋協會的時髦聚會,詩人、畫家、失意文人、落拓社會邊緣人,在蒙馬特北邊郊區的叢林地帶聚會。

有沒有可能?或是一點點的可能性?「在昏暗的鴉片煙燈下聊天,在一片煙霧瀰漫當中…」,這種對20世紀藝術史影響極為深遠的新畫風,就像是靈光乍現般出現在畢卡索剛剛吸完鴉片再佐以乙醚的腦海幻覺之中?

「我是無所不知的!」

怒吼的畢卡索對皮耶男爵的賓客們叫囂。

狂濤即將興起,蒙馬特的海洋波濤洶湧地在叢林地帶曼舞,從一大片綠色的樹梢之上呼嘯著奔騰而去,漸次隱沒在遠處點點燈火的塞納河夜色當之中。一次又一次、一次又一次。


arrow
arrow

    amenra013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