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書目一百本(2)_古文明_埃及 

 

古埃及探秘:尼羅河畔的金字塔世界

  

À la recherche de l'Égypte oubliée

 

原著:()Jean Vercoutter

譯著:吳岳添 

 

台北時報出版社,1994(發現之旅叢書02)

平裝,18x12.5cm,223頁。

NT 250.0

 

邱建一2010.1.26.


img6571.jpg 


 

 

100126

打開書本:「我們沿著殘缺不全的斯芬克斯(Sphinx)像,和西邊塔門之間的大道到達卡納克(Karnak)…。」故事從此而開始展開。

《古埃及探秘:尼羅河畔的金字塔世界》以介紹古埃及的發現史為主。它是我閱讀的第一本有關於埃及的書,也是我的入門書,雖然只是一本為大眾寫的科普著作,但卻是啟迪我的埃及夢的起點,所有一切的起點與源頭。

整本書從西元330年羅馬帝國皇帝君士坦丁(Constantinus I Magnus, 272-337)信奉基督教開始講起,然後敘述在西元第4世紀之後古埃及的滅亡與被發現的過程;從第4世紀到第20世紀,作者Jaen Vercoutter試圖藉由描述古埃及被發現的歷史,讓讀者跟隨著1700年以來的探險家與考古學家的腳步,重新建立這個古國文明的基礎樣貌。

4世紀之後,古埃及就已實質滅亡,殘留下來的遺址又再經歷過無數次的人為破壞與自然損毀,一直到18世紀由於歐洲貴族興起蒐集各地古文物熱潮,導致探險家、野心家一再深入這個已被埋沒了1200年的尼羅河流域。一如各地的古代文明一樣,文物販子先是掠奪販賣,然後開始激起有興趣的學者開始研究,古代埃及的文物就在這種破壞之中重新建設起來,這個偉大的古代文明終於又再廢墟中出發,呈現在世人面前。

這本書最好的是保留了許多早期探險家留下的文獻,這是現今對古埃及的第一手記載。透過這些記錄可以讓我們重新看到這個帝國的餘暉。雖然,這些文字雖然不夠嚴謹,而且一如當時的文體習慣總是文學性太過於濃厚,但是透過他們的眼光可以讓我們重新看到古埃及第一次出現在現代人眼中的真實樣貌:

「1869年10月30日,星期六。

今天累得要命,很不舒服。我待在船上。

傍晚太陽下山時,我趕到卡納克(Karnak)去。我看到落日,與籠照在塞提大神廟與廣闊田野上的夜色。起伏的平原,曲折的堤道,沼澤的淤泥沒及水牛的膝蓋。村莊很小,作物亂七八糟,家畜在田野中跑來跑去,一叢叢棕櫚樹,一行行檉柳,由於透光的帷幕。南面盡頭是利比亞美麗的山脈,延伸向遠方,消失在蔚藍的天邊。熱風從東北方吹來,與其說是吹,不如說是遊蕩,簡直不是風,這是撒哈拉氣息不均的喘息。」

這些遊記式的記載看似輕描淡寫,但其實透露出不少訊息,對於現今到埃及旅遊的人可能無法想像,被譽為人類最大的石構建築的卡納克神殿(Karnak Temple),在19世紀的探險家的眼中卻是一片的荒煙蔓草,「起伏的平原,曲折的堤道,沼澤的淤泥沒及水牛的膝蓋。」這是何等的淒涼景象。不過,早期探險的趣味在這裡展現出來,這是也現代遊客所無法體會的。

這本小書除了主文之外,還附錄了「神名表」、「年表」與「見證與文獻」。這些都是很重要的參考資料,值得一看。這是我的入門書,許多基礎知識都從它而來,我能喜歡它,相信你也應該不會後悔!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menra013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