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筆記

 

馬可.奧里略騎馬像

 

邱建一2010.6.11.


0002.JPG  

羅馬帝國時期,約西元第2世紀,馬可.奧里略(Marcus Aurelius)騎馬像(原寸複製品),高3.5m。(羅馬.市政廣場,真蹟現今移置於卡彼托利諾博物館內保存。)


 

西元96年至192年,這大約100年間被公認是羅馬帝國最強大、最富庶的時期,此一時期後來又被稱為「安東尼王朝」(Antonius period)。

安東尼王朝總共有6任、7位帝王(其中2位採取共治),這個王朝有個特色,帝王的繼位不依據血緣基礎,而是採取禪讓的方式:前一任帝王在徵詢羅馬的元老院同意之後,指定一位大家都公認最具有資格的繼承人。所以這段時期的皇帝都非常賢能,尤其在第2任皇帝圖拉真(Trajan, 西元98-117年在位)的時期,羅馬帝國的國勢達到頂點,因此其中5位帝王後來被並稱為「五個好皇帝」,這是羅馬人對這幾位帝王的尊稱。

西元161年,馬可.奧里略(Marcus Aurelius, 121-180,又譯為馬可.奧勒留,或馬爾庫斯.奧里列烏斯)繼任為羅馬帝國的皇帝,他後來被認為是「五個好皇帝」的最後一位帝王,在位19年,於西元180年去世。但事實上他在即位之初是與另一位皇帝維魯斯(Verus Armeniacus, 130-169)一起共治,這是羅馬帝國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西元168年多瑙河流域的日耳曼部落入侵羅馬帝國北方的疆域,兩位帝王一起出征,在征戰的過程中維魯斯病死軍營中,自此只剩下奧里略一人以皇帝之名統治羅馬帝國。

奧里略在位的時期,羅馬帝國的國勢其實已經開始衰頹,由於在先前幾乎是無限制地擴大帝國的疆域,至此已經漸漸地無法控制邊疆地區的領土,所以各地的戰爭頻繁,而奧里略也因此必須奉元老院之命而征戰各地。西元178年多瑙河流域的部落再度叛變,奧里略領軍出征,雖然羅馬再度征服了這個區域,但是奧里略本人卻在西元180年感染瘟疫,病死於現今的奧地利維也納附近的軍營裡。

奧里略在死亡前違反了安東尼王朝的習慣性做法,據說他受到妻子芙斯汀娜(Faustina)的蒙蔽,逼迫元老院把皇位傳讓給自己的兒子康茂德Lucius Aurelius Commodus Antoninus, 西元180-192年在位,他就是西元2000年,好萊塢電影「神鬼戰士」(Gladiator)描述的那個壞皇帝),康茂德繼位後無德無才、好大喜功窮兵黷武,最後引發軍隊的叛變,最後淪落到被元老院下令處死的悲慘下場。自從康茂德之後羅馬帝國的國勢一發糜爛不可收拾,安東尼王朝因此結束,羅馬帝國的輝煌也即將走入歷史之中。

儘管奧理略把皇位傳讓給自己的兒子留下歷史污點,但是這位出身於貴族的皇帝本人卻極受到羅馬群眾的擁護,據說他在7歲時由於非常聰穎所以備受哈德良(Hadrian, 西元117-138年在位,「五個好皇帝」的第3位)的賞識,因此被選入羅馬貴族菁英專屬的「騎士團」受教育,幾年之後他又成為安東尼(Antonius Pius, 又譯為安敦尼,西元138-161年在位,「五個好皇帝」的第4位。)的養子,之後元老院同意他與安東尼的另一個養子維魯斯一起繼任皇帝。

奧里略本人極愛好哲學與詩歌,他也是斯多(Stoa)學派的重要成員之一,曾以希臘文著作《沈思錄》流傳至今。可能是連年戰爭不斷,所以他嚮往和平,雖然身為文人學者,但有同時具有軍事才華。更值得一提的是,他兩度征戰多瑙河流域的日耳曼部落族,但征服之後並未大肆荼毒當地的人民,甚至允許這些原本羅馬人看不起的日耳曼人加入羅馬帝國最引以自豪的軍隊之中,以取得羅馬公民的資格。這種仁慈又慷慨的做法,後來被認為是一個賢能君主的典範,因此備受愛戴。

現今在羅馬的市政廣場(音譯為「卡彼托利歐廣場」(Piazza del Campidoglio))有一尊巨大的青銅像,就是這位著名的古羅馬帝國皇帝的青銅塑像。

羅馬帝國時期,每個城鎮都會習慣性地為帝王以青銅塑造騎馬像,以象徵羅馬人對歷任君主尊崇之意。所以,在古羅馬時期這類型的騎馬像應該有數百個之多,屹立於每個主要城鎮的廣場以供人民瞻仰。但西元第4世紀以後,羅馬帝國衰頹,蠻族入侵,帝國首都遷移至君士坦丁堡,羅馬因此淪為廢墟。這些精美巨大的青銅像也因此逐一被敲毀,青銅被熔鑄為更有價值的錢幣或是工具,帝王騎馬像因此而損失殆盡。

奧里略騎馬像是唯一一個倖存至今的古羅馬帝王青銅騎馬像。它所以至今仍存在的理由據說是因為過去這個青銅像的主人曾一度被誤認為君士坦丁(Flavius Valerius Aurelius Constantine, 西元306-337年在位),因為君士坦丁是羅馬帝國第一個改信基督教的皇帝,他在西元313年頒佈了《米蘭詔書》宣佈基督教是唯一的國教,因此基督徒刻意地保護這座塑像(但是他們還是敲毀了其他的帝王青銅像),並把它移置到羅馬古老的基督教精神中心拉特朗(Lateran)教堂前保存。

但文藝復興時期,學者們經過考證後,以青銅像上的古拉丁文縮寫證實這尊青銅像並非君士坦丁的塑像,而是奧里略。所以它又移置到現今的地點:古羅馬的信仰中心卡彼托林(Capitoline)。卡彼托林是一座小山丘的名字,古羅馬人認為這裡是眾神匯聚之地,具有非常神聖的意義,所以奧里略騎馬像被放置在這裡,其實是很符合它的歷史價值的。

奧里略騎馬像在藝術史上有非常獨特的意義。這尊雕像呈現出的樣貌並非耀武揚威的軍事將領,而是穿著簡樸服裝、內斂含蓄的帝王;高度3.5公尺的奧里略俯身下望,削瘦的臉龐與憂鬱的眼神,深刻地表現出這位信奉禁慾思想的斯多噶學派的君主的個人特質。

米開朗基羅對這件作品推崇備致,認為它是「情緒肖像」的完美典範。自文藝復興時期開始,各國鑄造的紀功塑像無不以這件作品作為模仿的對象,奧里略騎馬像也因此留名青史,成為歐洲藝術史上最著名的大型青銅塑像的典型代表作之一。

 

 

附錄:安東尼王朝(西元96-192)帝王列表

涅爾瓦(Nerva,西元96-98年在位)

圖拉真(Trajan,西元98-117年在位)

哈德良(Hadrian,西元117-138年在位)

安東尼(Antonius,西元138-161年在位)

維魯斯(Verus,西元161-169年在位)

奧里略(Aurelius, 西元161-180年在位)

康茂德(Commodus,西元180-192年在位)

 

 

附圖:

現今的羅馬市政廣場外觀,從16世紀開始,奧里略騎馬像就被移置於這個廣場的中心點。

20世紀初期,為了避免這尊已有1900年歷史的青銅像被破壞,所以已移置到後方新成立的卡彼托利諾博物館內保存,現場原址則另做一個複製品展示。

0001.JPG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menra013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