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錢幣研究 

 

戰國時期的「兩甾」錢

 

邱建一2010.7.23.


IMG_5037.1.jpg 


說真的,要把這個小小的古錢給帶回家可真是讓我猶豫了很久!這大概是第一次有哈姆雷特的感覺吧?Shakespeare藉著他的嘴說了:「To be, or not to be: that is the question.

但是內心裡風雨雷鳴地打鼓了一個多禮拜,我還是忍不住把它給買下了。找千千萬萬個藉口來說服自己,儘管Irony The devil can cite Scripture for his purpose.而唯獨這件事得更需要一個正當的理由。

「斤、兩、錙、銖」是四個古代的重量單位,現代語彙裡的「秤秤斤兩」、「錙銖必較」之類的成語,就是出自於這個度量衡單位口語語意的轉化吧!常有人逗問孩童:「半斤八兩,那一斤是多少兩?」答案是顯而易見的,人人都知道。大人小孩都一齊快樂地回答:「是16兩。」但是,「These violent delights have violent ends.」莎翁搖搖頭又說了。斤兩的答案不是這樣地簡單的。

古代中國的度量衡制度各朝代略有不同,有12進位法(先秦關中地區到秦代)、16進位法(戰國楚到漢代)、與10進位法(唐太宗時期)。不過這種進位法的理解是來自於西方的數學觀念,古代中國沒那麼簡單。由於過去的戰亂、各國紛治,所以制度因地而異各有所執,後來秦始皇才會忍不住,下令統一度量衡,來個天下歸宗,找個大家都能接受的換算標準出來。

以重量的單位來說,唐代以前的度量換算正確的答案應該是4(以及4的倍數)為換算單位的,「四升為豆、四豆為區、四區為釜」史有明載,所以換算下來1釜等於4區、等於16豆、等於64。雖說「豆、區、釜」都是容積單位,不是重量單位。但這可能來自於戰國時期的關中地區,秦國以及附近地區各國所使用的進位換算法,後來這個老方法,就被李斯等人引以為繩準成為秦帝國日後的標準。

以貨幣的計算單位來說,由於中國的錢幣屬於「計重錢制」,所以許多早期銅錢的錢文都標明重量單位,例如著名的「半兩錢」(通行於秦代到西漢初期)、「五銖錢」(西漢中期到隋代)就是言明錢幣本身的幣值重量的。除了這兩者之外,西漢初期到中期還發行過「八銖半兩」、「四銖半兩」以與秦代的「十二銖半兩」作為區分,以上這三種半兩,雖然錢文都稱為半兩,但依當時政府頒佈的規定,錢本身用銅的重量以1284(銖)這三個級距區分。以這個重量級距來說,還是符合先前所說的,以4或是4的倍數作為進位換算的基本原則的。

當然,與時俱進的貨幣制度,隨著不同時代會有不同的變革,所以在「四銖半兩」之後,還發行過「三銖」、「五銖」最後還出現了「二銖」與「一銖」,這已不是基本的貨幣換算的自然法則,而是因應不同時代的店頭市場交易的改變而誕生,但這又是另一段故事了。

從秦代到漢代,重量單位大致以「斤兩錙銖」這四個單位為主,而且以4的倍數累加,所以1斤等於16、等於64錙、等於256銖。「銖」是最小的重量單位,現今已知,秦漢之際的1銖大約等於現今的0.68~0.7公克。所以,漢代的「四銖半兩」的法定重量是2.72~2.8公克之間,而秦代「十二銖半兩」的標準重量則應該是7.8~8.4公克之間。

而除了以上以「兩」、「銖」為單位的貨幣之外,在秦代統一貨幣發行「半兩錢」之前,還有另一種曾經短暫鑄行過貨幣,是以「錙」為計量單位的,它就是非常罕見的「兩甾」,甾同錙,所以「兩甾」這種錢幣的錢文就是「兩錙」,1等於4錙,「兩錙」就是「半兩」。由於這種兩錙錢發行得比半兩錢更早,而且鑄造的地點有先後存續關係,所以一般都認為兩錙錢是半兩錢的前身,或者應該這樣說,兩錙錢就是後來通行天下各地的半兩錢的原始雛形。

至於「兩甾」的鑄造地點歷來有所爭議,學者專家意見紛紛,而且關於這種罕見的錢幣的專文研究也不多見,比較具有可信度的推測出自於1998年蔡萬進與寇川聯名發表的《建國以來兩甾錢的研究與發現》,在專文當中兩位先生一致認為兩甾應該是戰國晚期的韓國貨幣,而且是在韓國統治宛(現今河南南陽地區)的時期所鑄造的。

西元前301年,戰國晚期的齊、魏、韓三國合兵攻打楚國,雙方相持6個月之後大破楚軍,之後楚國割讓宛給韓國,但韓國統治宛10之後,秦國興起,西元前291年(秦昭王十六年)秦國大將白起又攻破韓國,之後將宛納入秦國的統治範圍,此後宛就一直在秦國的統治之下,一直到秦帝國興起都是秦國的重要城市之一。

兩甾的發現地點都在現今的南陽地區以及鄰近的地點,由此可見這種貨幣應該是當地的通貨。但是兩甾的出土數量極少,有出土報告的兩甾到目前為止不到300枚,以如此少的數量判斷它鑄型的時間極短,這是為何前述的專文當中將這種罕見的貨幣歸類到曾短暫地統治南陽地區的韓國身上的理由,而且兩甾被發現時通常與早期的秦國半兩錢一齊伴隨出土,所以這兩種貨幣彼此之間有存續的關係,甚至它們連錢文都是一樣的意思,兩甾就是半兩,這是為何將兩甾歸類在半兩的前身雛形的緣故。

以現今已發現的兩甾來說,以其樣貌不同,所以它又被區分為兩種不同的形式,第一種兩甾有完整的周郭,錢面與錢背都有一圈錢緣隆起,這種兩甾鑄造得較為規整嚴謹。而第二種兩甾沒有周郭,錢背完全平坦,鑄造得較為粗率。一般都認為沒有周郭的兩甾應該是比較早期的錢幣,而有周郭的則是晚期鑄行的。已發現的兩甾十之八九都是有周郭的版本,沒有周郭的版本則是非常非常地罕見。

我買下的兩甾就是那種沒有周郭的版本,兩甾已經夠罕見的了,而沒有周郭的簡直就是稀少到無可復加的稀有錢幣。而真正讓我痛下決心的是,少數幾個已發表在刊物上或是網路上的無郭版本兩甾,大多鏽痕累累,錢體僅存其形,而錢文幾乎無法辨識,但是這枚兩甾卻出乎意料的完整,用圈內行話來說,這是個品相極佳的VF(very fine)等級的收藏品。

「你要嗎?可以幫你留一個禮拜,你考慮看看。」

「要不然我要送它回北京拍賣囉!!」

「它絕對可以拍出一個好價錢!」相熟的泉商這樣提醒我。

Irony The devil can cite Scripture for his purpose.」即便是魔鬼都會查閱聖經為自己找個好理由!

我的理由是什麼?

我只知道,一大筆新台幣,一大把白花花的鈔票從我手中付出而已~

 IMG_4896.1.jpg

IMG_4896.2.jpg

IMG_5034.1.jpg

IMG_5041.1.jpg

IMG_5028.1.jpg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menra013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9)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