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聲廣播電台FM106.5廣播稿2010.4.27.0900-1000

 

申遺成功:鎮瀾宮繞境進香

 

邱建一2010.4.26.

FM106.5漢聲廣播電台2010.4.27.「藝術好心情(週二)」AM0900-1000 廣播稿


 

未命名-1.jpg 

參與2008年「申遺」的第一屆媽祖文化論壇(大甲鎮瀾宮文化會館)的檔案照片,中間的那個低頭沈思的人就是我啦(事實上當天冗長的議程,覺得有點愛睏了)!


 

提要

1.大甲鎮瀾宮的「媽祖文化節」已經列名為「聯合國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消息是正確的嗎?

(答)2009年已公布正式列入「2009年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但並不是以台灣的名義,而是以兩岸的媽祖共同申請,並以大陸福建湄州祖廟為代表,台灣列名其中成為一個分項。

這種狀況是因為我們不是聯合國會員國的緣故,但實際上申請成功的主要理由是台灣的進香繞境,而不是大陸的湄州祖廟。

2.聽說邱老師在2008年有參與「申遺」,有何有趣的過程?

(答)其實我只參與一小部份而已。

但據我所知,整件事情本來是件好事不過當時阻力很多。阻力分為3個部份:台灣地區各地媽祖廟不願意參與幫大甲增光;而大陸地區代表搞小動作;再加上當時國內的政治氣氛,上層單位不願意介入,導致意見紛雜!

3.大甲媽祖繞境是如何形成的?聽說它有百年的歷史了?

(答)事實上還要更早一點,早在乾隆時期台灣就有向湄州進香的習慣(12年一次),但後來日據時期禁止進香,所以改圍繞境祈福。不過近幾年兩岸開放之後又再度恢復進香了。

4.大甲鎮瀾宮是怎樣的一間廟宇?它與其他的媽祖廟有何不同。

(答)這是一個很尷尬的問題,其實台灣最古老的媽祖廟在澎湖,而台灣本島大部分的媽祖廟很多都比大甲更古老。但大甲成功的地方是它的繞境儀式,雖然其他地方也有類似的活動,但大甲經營得很成功,所以成為顯著的代表。

 

 

 

廣播綱要

一、非物質文化遺產:鎮瀾宮媽祖繞境:

1.傳統上媽祖的生日是農曆3/23,今年是國曆的5/6。大甲鎮瀾宮每年都會在媽祖生日前舉行繞境祈福儀式。這是台灣的兩大繞境之一:台北保安宮(保生大帝)、台中鎮瀾宮(媽祖)。

2.經過6年努力在各方支持之下,以福建湄洲媽祖為首的媽祖文化節,榮登2009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台灣的鎮瀾宮媽祖繞境也列名在整體項目之中,這是台灣第一次列名其中,雖然只是分項之一但也值得慶賀。

3.「申遺」的過程非常辛苦,由於台灣並非聯合國會員國,所以必須借重海峽對岸的湄州媽祖的力量,包含整理文獻、田野採集、彙整報告書、聯合國大會審核等過程。本人曾在2008年參與「申遺」的「大甲鎮瀾宮媽祖文化節媽祖文化論壇研討會」,所以略知一二其中不為人知的辛苦與煎熬。

3.庚寅年(2010年)元宵節大甲鎮瀾宮擲筊請示,繞境行程多了一天,從原本的八天七夜延長為九天八夜,多出第二天的西螺鎮福興宮的繞境行程。

筊告(元宵節3/3):下午六點。

豎旗(元宵節3/3):卜杯請示舉行時間。

祈安(4/16):下午三點。

上轎(4/16):出發前一天下午五點。

起駕(4/16):零時起駕。

第一天(4/17)彰化市南瑤宮。

第二天(4/18)西螺鎮福興宮。

第三天(4/19)新港鄉奉天宮。

第四天(4/20) 駐駕新港鄉奉天宮,下午七點「駐駕典禮」,次日凌晨五點「祈福典禮」,上午八點「祝壽典禮」。

第五天(4/21)「回駕典禮」,西螺鎮福興宮。

第六天(4/22)北斗鎮奠安宮。

第七天(4/23)彰化市天后宮。

第八天(4/24)清水鎮朝興宮。

第九天(4/25)「回鑾安坐典禮」,大甲鎮瀾宮。

 

二、大甲鎮瀾宮的起源:

1.相傳清雍正8年(1730)福建莆田湄州島人林永興奉請分靈來台,抵大甲堡定居。

2.清雍正10年於鎮瀾宮現址建小祠奉祀。

3.清乾隆35年(1770)鎮瀾宮奉祀媽祖正式見於正史記載。於《淡水廳志》、《大甲鄉土之概觀》(大甲公學校編印)、《新竹縣志初稿》、《苗栗縣志》、《台灣省通志》都有類似的記載:「鎮瀾宮在大甲街,距竹城西南九十五里。乾隆三十五年,林對丹等人捐建;五十五年,吳偏等重修,廟宇一三七坪七合,地基七六五坪八合,祀田六甲。」

4.清光緒18年(1893)林鳳儀等擴建。

5.日據時期明治32年(1899)杜清等重修。

6.日據時期(1924)第八代住持覺定禪師離開鎮瀾宮,改為街庄民所有權,大甲街、大安庄、外埔庄、內埔庄為信徒,推選地方縉紳杜清為管理人。

7.日據時期(1946),管理人杜香國逝世,改組為「執行委員制」。

8.民國69年(1980)拆除重建,現今的鎮瀾宮成形,總經費1.6億台幣。

9.民國88年(1999)首度舉辦「三月迎媽祖台中縣媽祖文化節」。

10.民國90年(2001)成立「台灣媽祖聯誼會」。

11.民國92年(2003)成立「財團法人大甲媽社會福利基金會」。

12.民國95年(2006)成立「台灣媽祖文化學會」。

13.民國97年(2008)舉辦「第一屆台灣媽祖文化論壇」。

14.民國98年(2009)申遺成功,登錄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物質文化遺產。

15.民國99年(2010)擴大繞境,由八天七夜變更為九天八夜。

 

三、媽祖繞徑節俗成形的過程:

1.原始進香形式(清代):最早始於雍正至乾隆年間的進香活動,由大安港、溫寮港直往湄州,約12年舉辦一次。

2.被禁止的轉型期(日據):大安港廢港,日本人禁止兩岸通航往來,湄州進香因而停止。但同時由於北港(朝天宮)與大甲的牛墟貿易,商人奉請媽祖隨行保佑(祈神、還願),因而開啟了另外一種形式的進香活動。

3.大變革時期:民國77年(1988)2月8日,由於大甲與北港發生齟語,所以繞境進香改至新港奉天宮,繞徑名稱由「大甲鎮瀾宮北港進香」(北港朝天宮)改為「大甲鎮瀾宮天上聖母繞境進香」(新港奉天宮)。

全程八天七夜,由53大甲庄頭人搶香決定執行繞境進香的主辦人,分為頭香、二香、參香…等。約8-10萬信眾,跨越中部4縣(台中、彰化、雲林、嘉義)、21鄉鎮、80座廟宇、全程330公里。

繞境隊伍組成:

(1)報馬仔:前行。

(2)頭旗、頭燈、三仙旗:引導。

(3)開路鼓:告知。

(4)福德彌勒團:土地公陪駕。

(5)繡旗隊:300人(或360人)儀仗旗隊。

(6)神童團:問路。

(7)彌勒團:三仙賜福(福祿壽三仙)。

(8)太子團:三太子。

(9)特組自行車隊:隨行鐵衛,安奉暫厝的守衛。

(10)馬頭鑼、哨角隊:2-60餘隻,驅邪之用。

(11)三十六執士:鑾轎前行,辟邪,驅趕沿路野鬼。

(12)莊儀團:千里眼、順風耳,執鬼驅鬼(高錢、掛錢…信徒爭搶)。

(13)轎前吹:鼓樂、媽祖樂班:嗩吶、吊鼓、小鈸、木魚。

(14)涼傘、令旗:萬民傘、華蓋。

(15)大轎:鑾駕(駐駕敬茶)。

(16)進香旗團:自由參加,去程執旗、回程執香。

4.重啟湄州進香團:民國78年(1989)10月8日(農曆9月9日),媽祖成道千年,鎮瀾宮於日據時期之後第一次回娘家,組團赴湄州祖廟進香(里港天后祖祠),迎聖父母積慶公、積慶夫人來台安座奉祀,捐贈「媽祖誕生地牌坊」、「鐘鼓樓」。

 

四、1980年重建鎮瀾宮的藝師:

1.大甲鎮瀾宮現今為國家二級古蹟,這是因為香火鼎盛而多次增建的結果,1980年曾大規模重建,當年參與重建的藝師都是赫赫有名的大人物:

(1)大木作:王錦木(泉州)

第1屆大木作薪傳獎。

先祖來自於泉州惠安縣,民國前2年王益順應邀來台修整萬華龍山寺,王媽帶(王錦木父親)與王益順一同來台(2人為堂兄弟關係)。

正殿神龕位置不變,但提升台階,新建地下室,抬高廟宇高度,鎮瀾宮為有限地的街屋廟宇最佳設計。

(2)木雕:施鎮洋、施坤玉父子(鹿港)

第7屆木雕薪傳獎

施鎮洋19歲開始參與鎮瀾宮神龕重雕工程。

(3)門神:潘麗水(台南)

第8屆彩繪薪傳獎。

五朝門門神淺浮雕加上彩繪。

(4)三川殿彩繪:李漢卿、李宗賢(學甲)

第9屆彩繪薪傳獎。

(5)神桌:游禮海(大溪)

第1-3屆教育部民族工藝獎

(6)拜殿3張大型黑檀木神桌

(7)剪黏:洪坤福弟子李世逸

(8)石雕:聶祥生(沙鹿)

(9)廟外牆:朱銘、郭清治

(10)南北側室彩繪:洪平順、李登勝、謝深池。

(11)藻井木雕:簫萬勝。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amenra0131 的頭像
    amenra0131

    Blog邱建一 // 蠹魚的第一千種死法!

    amenra013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