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筆記

 

在地下室的屍體

 

邱建一2010.4.30.


未命名-1.jpg 

 達文西,約1512-1513年,〈心臟的解剖筆記〉,以墨水畫於藍色紙張上,41x28cm。


 

在達文西(Leonardo da Vinci, 1452-1519)過世的前幾年,大約在1515年左右,他在自己的筆記本上留下這樣的記錄:

「我曾經解剖過十個以上的屍體,毀損各種器官、取出環繞在血管四周的最小微粒,而沒有造成任何血液流出。因為一具屍體沒辦法保存太久,所以必須藉助許多屍體以完成我的知識;我會重複做同一件事兩次,以找出其中的差異性。你可能會對這種事嗤之以鼻,不願接近屍體的本性可能會阻礙你做這樣的事情,如果這個理由沒有阻止你,你也可能因為必須與屍體一起渡過漫漫長夜、將他切成四大塊、剝皮以及攝於恐懼而裹足不前。…思考這些因素,不管我是否具有這樣的特質,在完成的一百二十個章節裡,終將會告訴你『是』或『不是』的答案。」

在閱讀過他所寫的各種解剖學摘要,以及大量的素描稿之後,我們不禁會懷疑,這位文藝復興時期的大師真的只解剖過10具屍體嗎?現代學者指出,確實的數字絕對不只如此而已,而估計他最少解剖過30具屍體以上。

這真是難以想像啊!由於社會風俗的無法接受,再加上當時嚴厲的天主教教義規範,所以儘管有強烈好奇心與求知慾的達文西也只能在月黑風高野狼嚎月的晚上,利用四下無人的黑夜裡,用自製的解剖刀來解剖屍體。在幽暗的地下室裡僅藉助幾盞孤燈,面對一具剛從土裡盜掘出來的新鮮屍體,先將屍體切為四大塊,鋸斷骨頭、剝取表皮、刮除脂肪,還得小心別踩著流出一地的血水與體液,這個時候沒有福馬林用以防止屍體腐爛,也沒有冰櫃以保存剛解剖完的珍貴器官標本,相信如果這個早期的解剖室有開放參觀的話,那麼它的黑暗陰森與強烈的腐臭氣味必然會嚇壞所有的訪客,這裡根本就不像是研究的地點,而比較像是恐怖電影的場景。

但是,達文西每一條解剖筆記都無比珍貴,每一頁被描繪下來的解剖素描都是他的心血,對人類本身的基礎研究在這些資料裡被記錄下來,這裡是我們開始認知人類本質的起始點。達文西的解剖筆記與素描在當時只有極少數人有機會可以看到,而一位名為德貝諦斯的訪客,在拜訪達文西之後,留下這樣的記錄:

「大師全心投入的解剖學是如此精確,他所展示的繪畫包括四肢的肌肉、神經、血管與關節,男女身體都有。我不但親眼看到這些,而且他也親口告訴我,曾經解剖超過三十具以上,各年齡層男女老少的屍體。」

到底達文西如何取得屍體以供解剖研究的?這個問題至今還是一個難解的謎題。我們知道他大量解剖屍體起始在1508年,當時他正在羅馬梵諦岡附近的某個鄉下莊園居住。由於他多才多藝的名聲已經譽滿整個羅馬教廷,所以教廷還派遣兩個德裔的秘書以隨時照顧他的生活起居與作息。但是,與其說這兩位秘書是為了照顧已67歲的達文西,還不如說是為了要監視他的行動,當時由於法軍攻佔米蘭,而法王路易十二又一直想盡辦法邀請乃至於脅迫達文西必須返回米蘭為法國皇室服務,所以只能出此下策以監管達文西的一舉一動。

有人認為,或許達文西是為了要驚嚇這兩個德裔的教廷密探吧?所以故意地在他們的監管之下解剖屍體?而事實上,達文西確實有做過類似的行為,他曾將一只剛解剖完的牛隻腸道用自製的風箱打氣,然後這只新鮮的、還帶有血絲脂肪的牛腸就像是灌飽空氣的氣球一樣宛延在整個室內,當這兩個教廷秘書打開房門時,由於太過於驚嚇所以奪門而逃!

或許在教廷只能睜隻眼閉隻眼的默許之下,達文西才有這個機會取得屍體以進行解剖研究。不過,他最早的完整解剖記錄出現在1507年底,此時的達文西因為要躲避米蘭戰火而避居佛羅倫斯,當時有一個聲稱已經100歲的老人去世,達文西不知以何種理由取得了他的遺體,並且對他進行了完整的解剖研究:

「這位老先生在死前告訴別人,他已經100歲了,而且覺得虛弱之外,身體一點毛病都沒有。在佛羅倫斯聖母無原罪教堂的附屬醫院中坐著時,他就這樣過世了。我對他做了解剖,以了解如此安詳死亡的原因。我之所以會如此熱心輕鬆地描述這個解剖,主要是在解剖時,我找不到老是妨礙辨識其他部份的脂肪與體液。」

從他的這段敘述可知,其實早在解剖這個老人之前,他就已經有解剖屍體的經驗了,要不然他不會說出「我找不到老是妨礙辨識其他部份的脂肪與體液」這樣的話出來。

1507-1508年達文西的解剖學研究只是開端而已,在一開始的時候他專注於身體的每一器官、每一條肌肉、每一條血管、每一塊骨骼的基礎認知,但是隨著經驗的增加,他不再滿足於這些解剖學的基本知識,對於人體的奧祕還他想知道更多,之後的研究就開始針對單獨的感官能力,與臟腑功能進行單一主題的研究了。

對分屬於現代醫學分支的解剖學來說,達文西可說是一個奇特的人物,因為到底他是一個藝術家而不是外科醫師,但是他的解剖學研究卻又如此的獨特與精緻,遠遠地超越的了同時代的醫學知識與範圍,有著非凡的意義與價值。

但是,現代解剖學之父並不是達文西或是他的時代裡的其他人,而是一位叫做安德拉斯.符澤琉斯(Andreas Vesalius, 1514-1564)的芬蘭醫師,他在1543年出版了基於實際解剖之後的記錄:《人體構造》,這本書根據第一手的解剖經驗精確描述人體的構造與組成,因此他被尊為「現代解剖學之父」。至於達文西的解剖筆記與素描,儘管他有出版的計畫,但一直到他死亡都沒有真正實踐過。他在法國過世之後,所有的筆記都歸他晚年時的男寵梅爾茲所擁有,之後被帶回義大利,在符澤琉斯出版《人體構造》的同一年,達文西的筆記本還躺在梅爾茲家裡充滿灰塵的閣樓某個櫃子的抽屜之中。

或許是因為後人的忽略,導致達文西錯失了競爭「現代解剖學之父」這樣頭銜的機會,但是對於這位多才多藝的藝術家來說,反倒不是一件壞事,因為他的才能不止於此,解剖學對他來說僅是生命中的一小部份而已。「文藝復興人」對他來說是比較好的稱呼,至於「解剖學之父」就留給其他人吧!達文西不需要,也不會有興趣,至少他自己會這樣說的!

 

附錄圖檔:

(上)約1510年或以後,〈肩膀、手臂的肌肉與骨骼結構解剖筆記〉,以鋼筆墨水暈塗畫於紙張上,28.5x19.5cm。

(下)(左)約1490年或以後,〈大體解剖〉。(右)約1507年,〈牛隻的卵巢解剖〉。

未命名-3.jpg

 

未命名-2.jpg  


讀書筆記(2)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menra013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