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11.10.廣播稿
梵谷的女人
邱建一
2009.11.10.(週二帶狀節目)0900-1000漢聲廣播電台FM106.5「今天好心情」廣播稿。
展覽名稱:燃燒的靈魂:梵谷展
展覽地點:國立歷史博物館
展覽時間:12月11日
展覽內容:21張油畫,77張素描。(荷蘭庫勒慕勒美術館提供)
配合活動:12/26邱建一演講:梵谷的素描。(國立歷史博物館)
YWCA系列課程:梵谷與高更。(基督教女青年會)
一、過度被簡化的台北藝術神話:
梵谷展即將舉行,媒體與報紙拼命的廣告招徠預約顧客,梵谷神話在台灣即將要被重新塑造。媒體通常把梵谷塑造成一個過度簡單卻很吸引人的概念:「偉大的藝術並不是因為特殊的背景時空與藝術家本人交互作用的產物;而是來自於某位瘋狂的、神聖的傻瓜,因為自然流露的情感而誕生偉大的作品。」
藝術家之所以成為藝術家,需要幾個部份的互動:
(1)個人特質。
(2)教育學習。
(3)家庭背景。
(4)婚姻與戀愛。
(5)朋友與同好。
梵谷之所以成為畫家梵谷,上述的5個條件都曾存在過。每一個條件都在他生命中的特定階段發生,到最後造就了梵谷的人格與藝術特質。年輕時期的梵谷從未想到自己會成為一個畫家,一直到25歲才轉向藝術創作。在此之前他曾有幾個不同的身分轉變:
(1)替代大哥的弟弟。(文生之名是繼承死產大哥而來,生日1853.3.20.與大哥忌日同一天)
(2)有顯赫背景的神職世家子弟(五位叔伯中包含海軍中將、牧師、藝術品交易商)
(3)優秀的學生(擅長多國語言:荷蘭、英文、法文、拉丁文…)
(4)優秀的藝術經紀人(古皮Goupil巴黎、倫敦、比利時分公司)。
(5)1876.1.(23歲)被巴黎分公司解雇,自此成為一個很難理解的持續失敗者。
在25歲開始繪畫之前,他曾有4年的持續失意與失志時期,而所有一切的開始要追溯到歲)他被調到英國倫敦古皮分公司開始:
比利時.布魯塞爾(Brussels)
1873.1.1. 20歲。獲得桑(Cent)伯父的首肯,進入古皮的布魯塞爾分店工作。負責整理客戶資料與文書作業。
英國.倫敦(London)
1873.6.13. 被調到位於倫敦科芬花園的古皮倫敦分店,開始負責對外業務。租屋於哈克福街87號的莎拉.烏蘇拉.羅耶爾太太家。
1874.6. 21歲。向房東太太羅耶爾的女兒尤琴妮求愛被拒,因此變得很憂鬱,轉而尋求宗教的慰藉。
法國.巴黎(Paris)
1874.10. 調到古皮在巴黎的總公司。
英國.倫敦
1874.12. 再調到古皮倫敦分公司。
法國.巴黎
1875.5.15. 22歲。再度被迫調回古皮位於巴黎的總公司。
1876.4.1. 23歲。從古皮巴黎總公司離職。
二、20歲的第一段戀情:
梵谷在20-21歲(1873-1874)之間,是他最重要的轉變期,包含工作、性格、生活…完全改變,到最後還成為一位「畫家」。(當然在梵谷生前沒有人用「畫家」稱呼他,比較常見的是稱謂是「瘋子」,客氣的說法是「先生」。)
促使他轉變的關鍵最早的是尤琴妮.羅耶爾(Eugenie Loyer),當時是梵谷20歲在倫敦租屋處的房東女兒。尤琴妮與梵谷的戀愛故事其實一點都不驚心動魄,甚至有點無聊。梵谷與尤琴妮互相愛戀,也真的談過幾個月戀愛,但最後梵谷(21歲)迂迴地向她求婚時,居然被拒絕了。
尤琴妮的理由是她早已與前任房客私定終身,所以不可能與梵谷結婚。(尤琴妮其實有點怪,她好像跟歷任房客都有點關係!)
梵谷據說因此深受打擊,意志消沈而失志,當時古皮的親人都注意到了。所以試圖把他調回巴黎分公司,但是這個陰影梵谷一直無法揮別,到最後古皮只好把他辭職(23歲)。(梵谷其實很像是現今的草莓族,他的抗壓力與EQ都很差!)梵谷(23歲)離開古皮公司,之後曾經擔任過書店店員、臨時助理牧師、預備考試的神學院學生。
但這三種身分都沒持續很久,到最後都是被解職,很不名譽地收場。梵谷此時大部分的時間都在各地流浪(荷蘭、比利時,每個地方都待不了幾個月),此時開始他就沒有任何收入,完全接受家人與弟弟的經濟援助維生。
三、28歲的驚聳愛情故事:
梵谷(28歲)回家當宅男。當時他的表姊凱,當時她剛喪偶,帶著7歲的小侄兒到梵谷父母家作客。梵谷向她大膽求愛,但立刻被拒絕,答案是斷然地:「不!絕不!絕不!」而且凱立刻帶著小孩離開梵谷家,回到她父母的阿姆斯特丹家。
梵谷在凱離開後,寫了N封信給凱,但凱都沒打開,而是原封退回。之後身無分文的梵谷在求了西奧兩個月後,收到西奧給他的旅費,他立刻趕赴阿姆斯特丹,一下火車立刻前往凱的父母(史特利克牧師)家。 牧師一開始推說凱不在家,而梵谷的反應是做出非常驚人的行為,他將手置於煤油燈上方,並且說:「只要我的手能放在火焰中多久,就讓我見他多久。」牧師拒絕,梵谷沒辦法只好離開牧師家。
這件事最有趣的是:在牧師家等待凱的時候,梵谷要求讀一封他寄給凱的信給牧師夫婦聽,以證實自己真誠的想法。但牧師最後失去耐性,而對梵谷發了脾氣,事後梵谷轉述,牧師發的脾氣「一如一個牧師所應該做的」他還是沒有說出「上帝詛咒你」這樣的字眼。
而當天晚上,牧師夫婦還是謹守有教養的中產階級牧師家庭所做的:邀請梵谷在家過夜。而梵谷拒絕後,牧師夫婦還陪著梵谷到街上去找一個廉價的旅館給他過夜。
隔天,梵谷再度前往牧師家,但依然被拒。梵谷沒有辦法,又不敢回家,到最後只好前往海牙。
四、事情的焦點:
表姊凱的戀情雖然驚聳,但其實只是不斷追求「關懷」的插曲而已。20歲第一次的戀情與尤琴妮的戀情,一直到表姊凱,梵谷的愛戀對象並沒有出現「典型的女性」。因為在稍後幾年內,梵谷又連續與大他10歲的鄰居姊姊、已生過幾個小孩的阻街女郎、酒店老闆娘(鈴鼓咖啡館)談起一段段短暫且不連續的戀愛。
梵谷長得其貌不揚,又有非常古怪的個性,但卻各種女性的關係不斷。目前已知他最少有過6段戀情,而其中2個有同居的記錄,這些女性還不包括尋歡的女性對象。
學者認為梵谷的女性對象只是為了尋求童年的慰藉而已,所有一切歸根究底的原因,與他童年時的經歷有關。他替代大哥文生而生,又無法得到母愛,有個非常嚴厲的父親,他一直不快樂,童年的陰影使得他必須尋求慰藉與關懷,當他無法取得慰藉與關懷時,會帶來非常強烈的情緒反應。
甚至梵谷與西奧的依賴關係,後來與高更的同居關係,可能都與他一生在尋求女性的關懷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