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聯絡方式
直撥電話:(02)2571-3740 行動電話:0932-039-410 電子郵件:news@artfocus.com.tw

目前分類:歐陸十九世紀 (27)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為莫內而寫(1)

 

巴黎:貧窮的氣味

 

邱建一2013.10.20.


96047-050-1ce262e3

 

 

「在偏黃而略顯髒汙的牆壁上,飄蕩著一股貧窮的氣味。...」

 

這是一位19世紀的小說家描述的巴黎街景,這也是莫內(C. Monet,1840-1926)的出生之地。

 

我們知道這位享譽國際的畫家出生於西元1840年11月14日,當時莫內與父母同住在巴黎第11區的拉菲特街45號,一直到1845年,父親才帶著5歲的小莫內舉家搬遷到塞納河下游的勒阿佛(Le Haver)港口邊,投靠姑姑瑪麗珍(Marie-Jeanne)。一直到1859年4月,19歲的莫內才返回巴黎。

文章標籤

amenra013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歐陸藝術_情色藝術的標準

 

一張畫!但這張畫不叫做色情

 

邱建一2011.5.6.


FRANCO~1.JPG 

amenra013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十九世紀藝術史資料集成

 

你的文明和我的野蠻:

 

1895年2月高更與史特林堡的通信

 

邱建一2010.10.29.

以下信件整理摘錄自:Francois Cachin, Gauguin: ce malgre moi de sauvage, Paris, Gallimard Press, 1989. pp:166-169.


 未命名-1.jpg

高更,1892年,〈一家人:有香蕉的餐桌靜物畫〉。


 

amenra013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十九世紀藝術史資料集成

 

梵谷割耳後高更的信件

 

西元1889年10月20日

 

邱建一2010.10.27.

以下信件整理摘錄自:Francois Cachin, Gauguin: ce malgre moi de sauvage, Paris, Gallimard Press, 1989. pp:141-143.


未命名-1kjlkjlj.jpg 

普羅旺斯的聖雷米精神病院廣告。


 

西元1888年10月23日至同年的12月26,高更(Paul Gauguin, 1848-1903)與梵谷(Vincent van Gogh, 1853-1890)同住於普羅旺斯省阿爾(Arles)的「黃屋」(門牌號碼「拉馬汀廣場2號」),長達65天。

amenra013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十九世紀藝術史資料集成

 

高更寫給妻子的3封信:

 

阿凡橋1886年、馬丁尼克1887年、普渡1888年

 

邱建一2010.10.26.

以下內容的信件部份整理摘錄自:Francois Cachin, Gauguin: ce malgre moi de sauvage, Paris, Gallimard Press, 1989. pp:136-141.


未命名-1dsfsqqw.jpg  

高更,1884年,〈著晚禮服的梅德〉,油彩,65x54cm。(挪威.奧斯路國家畫廊)


 

以下選錄三封高更(Paul Gauguin, 1848-1903)在1886-1888年之間,寄給妻子梅德的3封信。這三封信件的時間點分別為「第一次阿凡橋時期1886」、「馬丁尼克時期1887」、「普渡時期1888」。

amenra013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十九世紀藝術史資料集成

 

高更死亡:大溪地的最後一幕 

 

邱建一2010.10.25.


未命名-1safaqq.jpg  

 

沙卡倫(Victor Segalen)是《石碑》(Stéles)和《遠古》(Immémoriaux)的作者。1904年,25歲的他是位年輕海軍軍醫。高更逝世後不久,他旅行至大溪地,寫下這篇描述高更畫室的文章,這是巴黎出版的第一份有關高更在馬貴斯群島的記載。


amenra013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十九世紀藝術史資料集成

 

1895年3月15日  高更訪談記錄

 

邱建一2010.10.25.


未命名-1asdad.jpg 

高更,1893~1894年,〈失去童貞〉。


 

以下這段訪談記錄刊載西元1895315的《巴黎回響》(l’Echo de Paris)這個時間點就在高更即將前往第二次前往大溪地之前。雖然經過記者塔迪(Eugéne Tardieu)的整理潤飾,但依稀可見高更的筆風與格調

amenra013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十九世紀藝術史資料集成

 

諾亞.諾亞Noa Noa

 

邱建一2010.10.23.


未命名-1sdf.jpg 


 

高更(Paul Gauguin, 1848-1903)根據他在大溪地的回憶與筆記,後來在1902年寫成了《諾亞.諾亞》(Noa Noa,大溪地語音譯,原意為「香味」)這本手稿。

amenra013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


十九世紀藝術史資料集成

 

高更眼中的梵谷

  

 

邱建一2010.10.23.


 

未命名-1.jpg 

高更,西元1888年,〈正在畫向日葵的梵谷〉。


 

雖然高更在生命將盡時曾留下了回憶錄式的手稿,但直到1923年《之前和之後》,1951年《畫家閒話》(Racontars de rapin)才相繼出版。他在梵谷逝世近15年後,才公開他的回憶與梵谷在阿爾同居時期的悲劇性插曲。

amenra013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讀書筆記 

 

西元1840年,藝術站在分水嶺上:

 

 十九世紀法國藝術漫談

 

邱建一2010.9.8.為《世界遺產雜誌》法國專刊撰稿,未刪修原始稿件。


1842年,巴爾扎克.JPG  1905年,羅丹與他的作品沈思者.JPG 

一、巴爾扎克爭議:

在即將邁入20世紀的最後10年,法國雕塑家奧古斯特.羅丹(August Rodin, 1840-1917)由於先前幾座大型公共工程雕塑獲得大大的好評,在此時期就已經是一位名滿國際的大藝術家了,說到羅丹這個人法國人無人不知,說到羅丹的作品法國人無人不曉。

媒體以「法蘭西的光榮」為標題盛讚這位藝術家,法國政府也頒給他各種勳章獎狀,以表揚他對於法蘭西共和精神的支持與個人成就。各種商請羅丹創作的邀約源源不絕而來,羅丹位於巴黎的工作室工作滿載超載,羅丹與他的助手群們日夜努力的創作,只為了能夠及時完成作品,並滿足社會大眾的期待與想望。

amenra013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藝術評論_費城美術館經典展

 

幹咧!~大溪地

 

邱建一2010.8.4.


Paul Gauguin_The Sacred Mountain (Parahi Te Marae)_1892.jpg  

高更,1891年,〈神聖的山丘〉,美國.費城美術館。


 

費城美術館經典展的60件作品之中,有一件名為〈神聖的山丘〉(The Sacred Mountain)的油畫,這是晚期印象派大師高更(Paul Gauguin, 1848-1903)在西元1892年在「第一次大溪地時期」(1891-1893)的作品之一。

amenra013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1) 人氣()


藝術評論 

 

展覽會的背面 

 

 

寫在費城美術館經典展開展後一個月

 

邱建一2010.8.2.


IMG_2544.JPG 


 

熱熱鬧鬧轟轟烈烈,費城美術館經典展在台北市立美術館開展已經有一個月了。

從開展前到開展後,由於工作上的需求,這檔展覽我不知道前前後後看過多少次,在展覽場裡,我看畫、也看人,看人看畫、也看畫看人。這麼多次走場下來,覺得最有趣的地方並不是這些被展覽的作品本身,而是去看看畫的人的表情,酸甜苦辣眾生百相,在展場裡一次做足,好不過癮!

amenra013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8) 人氣()


讀書筆記

 

羅丹的遺囑

 

邱建一2010.7.5. 


 Netsurf11_-_Rodin.jpg   y1pCUaKdB87iRgIjx6qYet_KtvRtl9rRp2kFu4mmjkSi63Vf2RODKvzYZrwhrxEPUgV7G_vl1Z3jZ5z3a4yyI8TVQ.jpg


 

羅丹(Auguste Rodin,1840~1917)這位被喻為19-20世紀最偉大的雕塑家,他的一生充滿了傳奇性,雖然他的創作生涯與法國印象主義的時代相當,但是他的作品又難以歸類於某一個藝術流派。有人認為他是自文藝復興時期的米開朗基羅(Michelangelo)以來,繼承雕塑傳統的第一人,但是也有人因為他的學生兼情人的卡蜜兒(Camille)發瘋而歸罪於他。

amenra013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藝術評論 

 

這是藝術史學的展覽!

寫在「費城美術館經典展」開展前一天

 

邱建一2010.6.25.


Alfred Sisley_Landscape (Spring at Bougival)_1873.jpg  

西斯里,西元1873年,〈春天的波吉瓦〉。(費城美術館藏品)


 

期待已久,美國費城美術館經典展終於來了!

33位藝術家,60件作品,從馬內到畢卡索,自19世紀至20世紀,幾乎具有影響力的的大師們全部到位,好一場精彩的藝術饗宴!可以預期,這又將是參觀人潮滿滿的熱門展覽。

不過,雖然展覽品十分精彩,但可以預期的是,這檔展覽有個很大的盲點!以下是一個簡單的算術題:60件作品分布在33位藝術家身上,歷史跨度100年;換算下來每1個人只有1.8張作品,每1.6年才能有1件作品。

amenra013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


讀書筆記:西洋_19世紀_梵谷_(內含不雅內容不喜勿入)

 

梵谷與情色照片

 

情色的禁忌Forbidden Erotica

 

邱建一2009.12.18.


未命名-1.jpg   IMG_4059.JPG

(左)《情色的禁忌》封面。(右)《情色的禁忌》版權頁。

別問我這本書怎買,附上它的版權頁,想買的人透過網路就可以直接向Taschen訂購了。


IMG_4057.JPG 

別問我怎有馬賽克?這是我加上去的,要不然我這個小小部落格會被電信警察「盯上」咧!


 

最近講到19世紀的藝術史時,通常會帶到燈紅酒綠的情色文化。例如18887月,在阿爾(Arles)的梵谷(Vincent van Gogh)寫給弟弟西奧(Theo van Gogh)的信,除了第一次表達希望有工作夥伴的渴望之外,還特別提到「每兩週上一次妓院」

amenra013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2009.12.26_梵谷大展教師研習營_補充教材_從米勒看梵谷的早期繪畫(2)

 

粗糙比寫實更接近真實–

從米勒看梵谷的早期繪畫(2)

 

邱建一2009.12.16.

本資料僅作為2009.12.26.(六)1330-1500廣達教育基金會「燃燒的靈魂:梵谷大展.教師研習營」補充資料之用。若需更詳盡資料,請搜尋「Blog邱建一/蠹魚的第一千種死法」http://amenra0131.pixnet.net/blog的「梵谷檔案」資料夾。


未命名-1.jpg  

梵谷,1884年,〈食薯者〉(最後版本)。  


 

三、梵谷式的米勒?米勒式的梵谷?

就在波里納日時期,由於梵谷太過於熱心傳教而且行徑怪異,最後無可自拔地陷入極度自我否定狀態,在教會看來,梵谷應該是引領礦工接近上帝,而不是成為礦工的一份子,這導致監督福音傳教工作的委員會拒絕他繼續擔任教區傳教的工作。

amenra013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2009.12.26_梵谷大展教師研習營_補充教材_從米勒看梵谷的早期繪畫(1)

 

粗糙比寫實更接近真實–

從米勒看梵谷的早期繪畫(1)

 

邱建一2009.12.16.

本資料僅作為2009.12.26.(六)1330-1500廣達教育基金會「燃燒的靈魂:梵谷大展.教師研習營」補充資料之用。若需更詳盡資料,請搜尋「Blog邱建一/蠹魚的第一千種死法」http://amenra0131.pixnet.net/blog的「梵谷檔案」資料夾。


    未命名-1.jpg  未命名-2.jpg

(左)米勒,1857年,〈遠離家園〉。(右)梵谷,1889年,〈遠離家園:仿米勒〉。


 

一、孤寂的繪畫之路:

文生.威倫.梵谷(Vincent W. van Gogh, 1853-1890)從來就不是出身正途的畫家,他與學院派無緣,也鄙視學院派既定的技法與美學觀。在19世紀晚期的藝術史當中,梵谷是「獨一無二的個體」(one of the kind),過去、現在與未來大概也很難再出現一位像這樣的畫家。

amenra013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讀書筆記:西洋_19世紀_梵谷

 

 

梵谷的梅毒檔案 

 

 

 

邱建一

2006.8.6.讀書筆記。

2008.4.22.漢聲廣播電台FM106.5「今天好心情(週二帶狀節目)」AM0900-1000 廣播稿。

2009.12.8.重編。

資料來源:

 Ken Wilkie, The Van Gogh File,  N.Y., Souvenir Press. 2004. pp:168-9.

余鳳高,《瘟疫的文化史》,香港.香港中華書局,2004。pp:92-113.


Van Gogh_1885年Antwerpen筆記_梅毒就診紀錄_(0023.168a).JPG  

梵谷在安特衛普時期所使用的筆記紙背面。

梵谷隨手以鉛筆寫下的記錄,很清楚地可以看到卡爾奈爾(A. Cavenaile)醫師開立的處方簽與醫師姓名。 


 

 

梵谷博物館、梵谷家族的子孫以及研究梵谷的學者,至今仍極力否認梵谷兄弟終生都為梅毒所苦的證據。但是,許多學者都懷疑梵谷晚期的瘋狂行為與幻聽、幻視,到最後突然自殺,可能與這種疾病有關。

以下引述的文本資料來自於Ken Wilkie2004年所出版的《The Van Go

amenra013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 人氣()


讀書筆記:西洋_19世紀_梵谷

 

梵谷自殺後高更的公開發言 

  

資料來源:

邱建一2009.10.29.讀書筆記。

Bradley Collins, Van Gogh and Gauguin Electric Arguments and Utopian Dreams, L.L.C., Perseus Press. 1998.中譯本:陳慧娟(譯),《梵谷與高更》,台北.麥田,2003。頁:268-271.


未命名-1.jpg 

梵谷,1886年,〈一雙破鞋〉。

高更在他的《自由藝術文集》中提到這張掛在阿爾黃屋中的作品,這是梵谷在1886年巴黎時期早期的畫作之一,這是暗示梵谷兄弟之間緊密關係的畫作,其實與高更一點關係都沒有。


 

高更與梵谷之間的關係,一直是藝術史上最饒富趣味的話題之一。這兩位畫家在18881023至當年的1226同住於阿爾的「黃屋」(門牌號碼「拉馬汀廣場2號」),長達65天。在這段時間他們分享所有的一切,而且彼此交互影響創作方法與精神。

amenra013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讀書筆記:西洋_19世紀_梵谷 

 

克拉西娜 

 

 

資料來源:

邱建一2009.10.28.讀書筆記。

Ken Wilkie, The Van Gogh File, N.Y., Souvenir Press. 2004.頁:211-215.


  

梵谷,1881-1882年,〈哺乳的母親與小女孩〉。

這張畫的主角應該就是克拉西娜與她的兩個小孩,在這段時期的梵谷經常以這一家人做模特兒創作許多這類家庭題材的作品。


 

梵谷(Vincent Willem van Gogh,1853-1890.)的海牙時期(18811128-1883911)是他全心全意投入繪畫事業的開始,大概在這段時間,他立志成為一個畫家。

amenra013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