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評論_2011年3月5日_台北市立美術館_「莫內花園」展

 

寫在「莫內花園」展前22天

 

我的畫家生涯就此開始!

 

邱建一2011.2.11.


未命名-1111.jpg  

勒阿佛的海港。莫內就在這裡長大,一直到1859年為止。

未命名-1gxssdhsdf.jpg 

莫內,1857年,〈勒阿佛風景:水車〉。這張素描是莫內在學校時的美術課作業,當時的美術老師是奧薩爾。

未命名-1fsdgsdfs.jpg 

莫內,〈戈蒂耶肖像〉。這是莫內為戈蒂耶所畫的漫畫,學習的是戈蒂耶的風格,當時他大概17歲左右。

未命名-1gjgkj.jpg 

布丹,1872年,〈馬賽港風景〉。

未命名-1ffgfhgg.jpg 

莫內,1858年,〈勒阿佛風景:海灘〉。

未命名-1sgfdfs.jpg 

莫內,1860年,〈勒阿佛風景:賽船〉


 

大概是因為我自己是在海邊長大的孩子吧!所以對畫海景起家的莫內(Oscar Claude Monet, 1840-1926)一直覺得有無比的親切感!鹹鹹的海風伴隨著轟隆的濤聲迎面撲來,舔舔嘴唇都會嚐到大海的味道:

「陽光誘人,大海美麗。…」

這是莫內對他小時候成長的勒阿佛(Le Havre)的回憶。勒阿佛是諾曼第的第一大城與第一大海港,這裡不但商船雲集,同時也擁有長達2公里的沙灘,向來都是喜好旅遊的人的渡假勝地:「沿著崖邊的沙灘跑真是愜意。」莫內對這裡的海岸有著這樣的記憶!

西元1845年,莫內的雙親帶著方才5歲的小莫內,從巴黎市搬家到這裡,投靠父親的姊姊–瑪麗珍姑媽(Marie-Jeanne Lecadre)一起合夥做雜貨批發生意。後來這位瑪麗珍姑媽對莫內的影響很大,甚至在某種程度來說,莫內的繪畫天賦是在姑媽的引導下才被注意到的。小莫內在1851年進入當地的勒阿佛中學就讀,在學期間就已經開始展露出他的繪畫天份,不過在一開始的時候他和所有的孩子一樣,只是調皮搗蛋地利用課本的空白邊緣塗鴉而已:

「我在課本的空白邊緣畫花環,在筆記本的藍色紙上畫些奇怪的裝飾圖案,我畫老師的側邊臉,想盡方法歪曲他們的形象。」

勒阿佛中學的美術老師是一個叫做奧薩爾(Ochard)的巴黎人,據說他曾經是新古典主義大師大衛(Jacques-Louis David)的弟子,但他本人資質平庸並沒有什麼天份,而且就算是莫內在他的指導之下,他也沒有真正看出莫內的天份出來。

小莫內在課本上作漫畫式的塗鴉,同時也在奧薩爾的指導下用鉛筆畫些比較正式的作品,他畫勒阿佛的船隻、海港、風景,這些早期的速寫後來都被瑪麗珍姑媽仔細地保留下來。

西元1857年莫內的母親過世,莫內從勒阿佛中學輟學,從此以後他未再接受任何的正式教育,而瑪麗珍姑媽由於一直沒有小孩,所以她對莫內照顧有加。姑媽一直都把莫內當做是親生兒子一樣,再加上她與當地一個為報紙畫插畫的畫家戈蒂耶(Amand Gautier)過從甚密,所以她還擁有一間畫室,方才17歲的莫內因此常在這畫室中出沒。在姑媽的引導鼓吹之下,莫內大概從這段時期開始在戈蒂耶的指導下畫些簡單的漫畫,作為報紙的插圖之用。

西元1858年,莫內畫的漫畫原稿在當地一間專賣各式繪畫材料的美術商店販賣,而前往諾曼第海岸旅行作畫的布丹(Eugene Boutin, 1824-1898)也恰巧在一帶活動,當時這位曾被稱稱讚為「畫天之王」的海景畫家正在這家美術材料店裡寄賣他的作品,18歲的莫內所畫的鉛筆畫就掛在布丹作品旁販售,因此這兩位畫家在老闆的介紹之下認識,之後還成為忘年之交。

對莫內來說,誰是他師承來源?這一直是個爭議性話題。

我們很確定的是勒阿佛中學美術教師奧德薩,與插畫家戈蒂耶都不能算是莫內的真正老師,他們或許有注意到莫內的繪畫天賦,但始終未能真正引導他進入繪畫的世界。但這位以海景聞名的畫家布丹確實可以算是莫內真正的啟蒙恩師,雖然相處的時間並不久,但以莫內自己的說法而言,布丹可以說是他真正的老師吧?

「我把我的漫畫作品放在一個畫框商人的店裡販賣。這些漫畫為我贏得一些名聲,也賺到一些錢。我在哪裡遇到布丹,他30歲左右,作品已經開始有了自己的風格。應他的要求我和他一起出外去寫生,我們一起去魯埃(Rouelles),這裡在勒阿佛的東北方,布丹架好畫架開始作畫。彷彿一層紗幕突然被掀開了,我明白了什麼是繪畫!~我的畫家生涯就此開始。如果我算是個畫家,那完全要歸功於布丹。布丹對我一直很好,給了我啟蒙教育。我的眼界逐漸開闊,也學會了熱愛自然!」

莫內成名後一直沒有忘本,每每與始終沒有真正成名的布丹保持良好的關係,他也常常毫不避嫌地運用自己的關係為布丹的作品大力推銷,希望這位昔日的恩師摯友可以邁向事業的高峰。

1892年,莫內喪偶後再婚,68歲的布丹在7月28日得知消息後寫了封信給莫內向他祝賀:

「得知你成婚,非常高興。可不可以讓我回憶一下舊日的時光?不過先要祝賀你的婚姻,向你的夫人致意。我以前見過她,她那次非常熱情地接待了我們幾個人。

這許多年以來,迫於生活,我們離得很遠,但我一直很關心你的創作,也知道你所得到的成功。你一切大膽的創新我都看在眼裡,看著這些作品為你帶來聲譽。歡樂的時光早已遠去,我們到魯埃河谷、聖阿德雷斯畫風景的日子一去不返,也帶走了那位和善的朋友戎金(Johan Jongkind, 1819-1891)。

我老了,益發感到遺憾,在我悉心保留下來的紀念物當中,竟然沒有一幅你的畫。你的畫應該掛在我的牆頭,好經常喚起我的回憶,記得我們一起創作的初期,那滿是掙扎、艱辛和氣餒的日子!

我該得到這樣一份紀念物,我並不是為了錢才向你提出這個要求的。我知道你的作品現在價錢很高!

我親愛的莫內,按照你的意思去做吧!不過,只要你記得這件事,我就已經感到莫大的快樂了。你掌握了自己的命運,不再陷於掙扎與困境了。

快畫吧!

我的生命已經日暮西山。」

莫內收到布丹的信後,他在8月22日回信:

「你的要求使我非常感動,同時也很高興。我一定要送給你一幅配得上你的作品。你知道我對你一直懷有深厚的情感和感激。

我沒有忘記,你是第一個教我觀察和理解事物的人。和你一樣,我也經常回憶起我們最初的創作歲月,和戎金、柯爾培一起作畫的情景。同時我也很高興,看到你也對這些時光記憶猶新。

我希望今年冬天能來與你握握手,見見面,談談這好天氣。」

那年的冬天,布丹依約前往吉維尼(Giverny)與莫內一家人團聚。莫內把畫商們也一起找來介紹給布丹認識,希望可以暢通布丹的銷售管道。但是,過去被寫實主義大師柯洛(Jean-Baptiste Camille Corot, 1796 -1875)盛讚為「天空之王」的布丹已經是過氣的風格了,儘管有莫內的大力背書,但是畫商依然興趣缺缺,他們要的是1890年莫內開始畫的〈乾草堆〉系列畫,在布丹寫給莫內的信件中所提到的「你一切大膽的創新我都看在眼裡,看著這些作品為你帶來聲譽。…」說的就是這一系列大約有20多件的乾草堆。

身為莫內的朋友是很幸福的,因為生性和善好客的莫內對朋友始終慷慨大方,他願意和大家分享一切,享受生活中的所有的愉悅。但身為莫內的畫家朋友卻是悲慘的,因為莫內實在是太成功了,他的天份再加上後天的努力,使得他成為19世紀末20世紀初的巴黎畫壇代言人,所以畫商只想代理莫內,買家只想買莫內!

我想布丹對這個尷尬情況的體會是很深的,就算他是莫內的老師,但是依然有在莫內如日中天的名聲下不得不低頭的錯愕與無奈。但這就是藝術圈內的現實,其實不怪畫商與買家的,舉個例子來說吧:「如果林志玲願意嫁給你,你還願意娶如花嗎?」

西元1898年,高齡74歲的布丹過世,他還是依然沒有真正成名!但是藝術史會記得他的,不過他是在莫內的記載裡出現,因為他是莫內的老師!

莫內說:「我的畫家生涯就此開始!」當他說出這句話時,布丹會因此永遠地活下去,因為他有個學生,名字叫做奧斯卡.克勞德.莫內(Oscar Claude Monet, 1840-1926)。他是法國的驕傲,巴黎的光榮,印象派的領導人,世界藝術史的永恆與無盡的崇景!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menra013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