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埃及_金字塔與神殿

  

吉薩的人面獅身像 

 

邱建一2010.5.16.(整理2003年舊稿以充版面)


未命名-1SDFasdff.jpg   

遠眺吉薩,前方是人面獅身像,後方是卡夫拉金字塔。


 

在開羅市舊城區的尼羅河對岸,是一個現今被稱為「吉薩」(Giza)高灘地區。除了雄偉的金字塔之外,還有一座巨大而且奇特的建築物存在–「獅身人面像」(Sphinx)。它高20m、身長57m,位於古夫(Khufu)金字塔的東南方、卡夫拉(Khafra)金字塔的正東方,門考拉(Menkaura)金字塔的東北方。

這座雄偉的巨像以一條400公尺的遊行大道與卡夫拉金字塔前的享殿連接,而它的誕生據說與法老「卡夫拉」有關:傳說在西元前2611年法老卡夫拉由孟斐斯的宮殿渡過尼羅河以巡視自己金字塔的工程進度時,對於自己的陵墓前居然有一座小山擋住眺望孟斐斯(Memphis)的視線而極度不悅,法老於是命令必須處理掉這座障礙物,但小山丘實在太過巨大,而金字塔趕工期間又抽不出人手來搬遷小山,為了取悅法老,於是負責建築金字塔的工程師就把它雕刻成一座獅身人面像,而且把頭部刻成法老卡夫拉的長相。

這個說法在過去廣為流傳,但是它合理的解釋了為何它有一條遊行大道直接連接卡夫拉享殿的原因,卻漏掉最重要的一點?為何是「獅身人面」而不是其他的動物形象﹖因為在舊王國第四王朝之前,並沒有任何「獅身人面像」相關的文字、圖像記載或流傳,因此,實在很難想像法老卡夫拉會接受貿然把一座小山刻成獅身人面像的提議。

古埃及滅亡之後,回教徒將這座獅身人面像命名為「阿布勒–胡勒」(Abul-Hol),這一個字詞的意義是:「恐怖之父。」從這點看來,似乎回教徒一點也不喜歡這個躺臥在「吉薩」(Giza)的巨像。不過,它對古埃及人來說卻是意義非凡,自從第六王朝以來,獅身人面像就以守護者的姿態出現在各種陵墓壁畫當中,甚至後來的法老也會以獅身人面的形象出現,以展現自己的征服者姿態。自第五王朝以後,最著名的獅身人面像出現在新王國時期的「底比斯」(Thebes),這裡的卡納克(Karnak)神殿與路克索(Luxsor)神殿有一條相通的遊行大道,而守護在道路兩旁的就是整列的獅身人面像。

但就算是第五王朝之後獅身人面像就已經廣泛地運在古埃及社群的各個層面,但對於這一個形象最原始的起源–吉薩的獅身人面像,還是無法完美的解釋它出現的原因。就算是現今古埃及史的教科書一再闡明這座巨像是按照第四王朝法老卡夫拉的長相所製作的,但卻一直有學者對它提出質疑,因為支持它是卡夫拉雕像的證據過於薄弱,這個理論建立的基礎居然是十八王朝法老「圖特摩斯四世」(Thutmosis IV)在獅身人面像前所豎立的一座石碑,不用說石碑與巨像的年代相差1200年,甚至石碑中所說的那一句碑文還是一段殘缺不全的破碎句子所組成的。關鍵的石碑字句出現在第十三行:

「我們給祂帶來的有牛、有各種蔬菜(…缺損…)我們要歌頌(…缺損…)卡夫(…缺損…)這就是阿圖姆(…缺損…)的雕像(…缺損…)。」

以這段碑文看來,決定性的字句出現在「卡夫」(khafu)這個音節上,當年會被認為這一個音節就是法老「卡夫拉」(Khafura)的名字,完全是有人自作聰明的在khafu之後加上ra的字尾,而實際上由於khafu這個音節的前後碑文都已經破損,所以根本無法真正地確定khafu就是Khafu-ra,因為古埃及象形文字是由表音文字與表意文字共同組成,音節的類似並不能確定那就是同一個字詞。如果這座吉薩的獅身人面像不是卡夫拉所製作的話,那麼它的出現就是一個很大的謎團了。有許多學者甚至認為,卡夫雷最多只是眾多曾經派人清理過石像的法老之一而已,早在西元1949年就有學者指出:

「圖特摩斯四世的花崗岩石碑第十三行闕漏不全的碑文,容易使人將人面獅身像與卡夫雷聯繫在一起,而實際上,這段碑文並不能說明什麼。除了這塊石碑之外,目前尚未發現有任何古蹟文字能夠證明獅身人面像與卡夫拉有任何關係。盡管這種聯繫看似存在,我們還是要等到有幸發掘出可以明確說明這座巨像建造歷史的史料的那一天,在此之前,最好將此第十三行碑文作為一個偶然的例證看待。」

而這個圖特摩斯四世的碑文早引人注意的破綻是:按照古埃及的習慣,書寫所有的法老名字時都會加上橢圓形的皇室邊框,而這塊碑文的khafu音節卻沒有這個邊框存在,所以有許多學者根本就不相信這個音節與卡夫雷有任何關連。

現今的考古資料已進一步證實,獅身人面像的結構並不是人工堆砌而成的,它原本是一座天然的石灰岩小山丘,後來經過人工雕琢而有現在的外貌,最有趣的是整座石像的頭部與身體的部份出現不同程度的水平侵蝕狀況,頭部的侵蝕較低,而身體的部份侵蝕較高,而兩者之間的侵蝕程度差異性很大。由第十八王朝法老「圖特摩斯四世」立在獅身人面像前的石碑碑文看來,此座巨像曾經多次被埋在沙子裡最後只剩頭部還露出地表,而前後有多位法老都曾經派人挖掘清理砂石,事實上19世紀的探險家也證實了這個看法,由於吉薩當地強勁的風勢而導致砂石大量堆積,清理這座巨像是一件吃力不討好的事情,如果自從古埃及時期這座巨像就曾經多次埋在砂石堆當中,而只剩下頭部還露出地表的話,那麼被風蝕得最嚴重的應該是頭部而非身體,但實際的情況卻是相反,所以有許多人認為獅身人面像是被重刻過的,它的頭部原本不是現存的長相而是另外一個樣子!

關於這座謎語一般的獅身人面像,到今天為止還有許多未解的謎團,它不但年代未定、甚至連它確實的長相也有不同的說法,所以也有許多有關它的傳說正等待進一步的研究。

未命名-1aewawet.jpg   

「吉薩」(Giza)金字塔復原圖。

A.古夫(Khufu)金字塔。B.馬斯塔巴(Mastaba)泥磚墓地。C.卡夫拉(Khafra)金字塔。D.遊行大道(Causewat corridor)E.獅身人面像(Sphinx)。F.河谷享殿G.門考雷(Menkaura)金字塔。

未命名-1asdasd.jpg   

吉薩的空照圖,在遊行大道的遠方左側就是人面獅身像。 

未命名-1asfASF.jpg   

20世紀初期人面獅身像挖掘現場,在雙腳的中間可以清楚地看到那塊著名的圖特摩斯四世石碑。

未命名-1sdfasdf.jpg   

人面獅身像側視,遠方的那座金字塔是古夫金字塔。

未命名-1SDADFf.jpg   

人面獅身像頭部側面,頭部後方是現代修復過後的加固痕跡。

未命名-1ASDFf.jpg   

人面獅身像身體後方,較新的外圍石塊世新王國以後加固的石塊。

未命名-1asafafff.jpg   

新王國第十九王朝,拉美西斯二世人面獅身像。

未命名-1asfaff.jpg   

托勒密王朝,托勒密十二世人面獅身像。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menra013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