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錢幣研究
輕重無常的秦半兩
邱建一2011.12.11.
(a)大型秦半兩:徑35.5mm、重8.35g。
(b)中型秦半兩:徑30.5mm、重5.12g。
(c)小型秦半兩:徑24.0mm、重2.06g。
(d)小餅型秦半兩:徑22.0mm、重2.64g。
(e)莢錢秦半兩:徑19.0mm、重1.09g。
西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六國,建立大一統的秦帝國,之後他統一貨幣制度,以「半兩」錢作為帝國的行用錢。《史記‧平準書》這樣記載:
「及至秦,一中國之幣為二(三)等,黃金以鎰名,為上幣:銅錢識曰半兩,重如其文,為下幣。而珠玉、龜貝、銀錫之屬,為器飾寶藏,不為幣。」
半兩錢是秦代貨幣的代表,不過這種古代錢幣不是秦始皇的發明,它早在戰國時期的秦國就已經開始鑄造使用了,而秦始皇只是在即位為帝之後,規定這種錢作為全中國各地通行的貨幣而已。在《史記》當中,司馬遷說半兩是「重如其文。」意思是說,秦半兩的重量就是半兩,但是實際上卻不是如此。
司馬貞《史記索引》對秦半兩的樣貌有著這樣的描述:「秦錢半兩,徑一寸二分、重十二銖。」但是,從出土實物來看,秦代的半兩錢可能是因為鑄造技術的不純熟,所以很難做到規範化、規整化,所以半兩錢其實是「輕重無常」的,秦始皇希望它做到「重如其文」但事實上卻不是如此,錢半兩錢的實物資料不但個體尺寸差異很大,大者直徑36mm,小者只有不到20mm、而且重量也從10g到不足2g都有。
從出土實物來看,秦始皇時期的半兩錢就已出現了減重錢,所以大型的秦半兩錢是比較早期的半兩應無疑義,但減重型的半兩卻未必一定是較晚期的錢型。
而且,重十二銖的標準型大型秦半兩(約8g左右)並不多見,大部分的秦半兩都屬於重八銖到六銖的中型半兩(約4-6g之間),由此可見終秦一世,不足十二銖的中型半兩才是行用錢的大宗。
以上是我手上現有的幾種「輕重無常」的秦半兩,分為5種不同大版式(以尺寸重量區分),各挑出一枚以作為樣本。
(a)大型秦半兩:樣本徑35.5mm、重8.35g。
雖然秦半兩在古錢圈裡並不算是罕見的錢幣,但是重量達標準十二銖(8g)或以上,直徑在35mm以上的大型秦半兩,它的數量在整體傳世的秦半兩算是比較少的。
(b)中型秦半兩:樣本徑30.5mm、重5.12g。
傳世的秦半兩以這種中型秦半兩的數量最多,它的直徑大多在30mm上下,重量在4-6g之間。雖然它是減重錢,但終秦一世,這種半兩才是大量使用的行用錢。過去曾有人認為這種中型秦半兩是秦二世皇帝時期鑄造的,但是出土資料證實,早在二世之前它就已經大量存在了。
(c)小型秦半兩:樣本徑24.0mm、重2.06g。
小型秦半兩數量比中型秦半兩略少,但也是很常見,它經常與中型秦半兩一起混雜出土。
(d)小餅型秦半兩:樣本徑22.0mm、重2.64g。
這種秦半兩錢身較厚,有隱起的外輪,錢身還出現類似四銖半兩中的「村雨半兩」樣貌的斜紋。它的出土數量很少,這種小餅型半兩是最罕見的,泉界有人認為它應該歸屬於更早的時代,可能是戰國半兩小型莢錢的一種。
(e)莢錢秦半兩:樣本徑19.0mm、重1.09g。
莢錢半兩經常與小型半兩混雜一起出土,但由於它的尺寸相對比較小,減重的情況非常嚴重,所以一般都認為這種半兩應該是秦代晚期天下大亂時所這鑄造的。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