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考古學補充資料_龐貝(1)

 

西元79824:龐貝 

 

邱建一2010.3.31.


IMG_3139.JPG 

IMG_3142.JPG 

IMG_3140.JPG 

龐貝,〈殺牛祭祀與神殿:西元62年坎帕尼亞大地震〉原件及局部,石灰岩高浮雕殘塊,原屬於某座神殿的建築構件


 

龐貝(Pompeii)原本是一個在古代世界裡的平凡城市,住著平凡的市民,過著平凡的生活,如果它隨著歷史的洪流演進,那麼它也只會和許許多多曾經存在過的城市一樣,只佔著一個平凡而不起眼的地位而已。但是,西元79年的一場浩劫把它從當時的世界中抹去,卻在千年之後造成不平凡的影響力,在悲慘的死亡之後,生命又開始復甦,一段全新的旅程即將開始,龐貝自此不再平凡,它是古代世界的巨星,驕傲地向世人展現它的價值與意義。

西元79年8月24日剛過中午不久,那一天是典型的義大利半島的夏季氣候,天氣悶熱得令人難以忍受。突然大地震又再度降臨,當龐貝城的居民還來不及反應的時候,緊接著從遠方爆出一陣如同雷鳴的巨響,大家目瞪口呆地看著城外不遠處的維蘇威火山的山頂炸成兩半,濃煙直沖天際,緊接者城內的大家立刻感受到從火山口輻射過來的熱浪,火山的力量像海浪一樣從山坡傾流而下,衝進大街小巷、每個人的家裡。

維蘇威火山爆發25年後,也就是在西元104年,擅長文學戲劇的小普林尼寫了兩封信給歷史學家塔西特,在信件中他詳細的說明當年火山爆發時發生的狀況,雖然當年只有18歲的小普林尼並沒有親自到過龐貝,只是遠遠地從米塞納觀察了這座驚人的火山,但是透過他的描述,還是能夠清楚地說出當時的狀況出來:

「他(老普林尼)那時在米塞納(Misene)指揮艦隊。8月24日下午1點左右,我母親告訴他,天空出現了一片雲,大得出奇,形狀怪異。叔父剛作過日光浴,洗過冷水澡,吃過一些東西,也趟下休息過,母親來時他正在工作。

他叫人把靴子拿來,登上了一個高地,可以眺望遠處。但因為距離太遠,無法判斷這塊雲是從哪座山噴出來的,後來才知道是維蘇威火山。

這塊雲的形狀像是一棵義大利松,巨大的樹幹直插雲霄,頂端像是枝椏一樣散開,這可能是因為起先推升雲團的強勁氣流消失了,也可能是因為這塊雲在自身的重量壓力之下,慢慢下沈而散開來了。雲有一部份是白色的,有一部份是很骯髒的,而且還帶著斑點,夾雜著灰塵或泥土。…」

老普林尼是當時羅馬皇帝圖拉真(Trajan,53-117)派駐在龐貝附近的米塞納的地中海艦隊指揮官,他以廣博的見聞寫了長達37卷的《自然史》描述各種自然界的現象而聞名。西元79年8月24日就在駐防地附近的維蘇威火山爆發,如同小普林尼所描述的,身為一個自然史的學者:「他覺得這個現象很重要,值得到近處去觀察,這是身為學者必然會產生的念頭。」在到達龐貝附近的沙灘不遠處,3天後也就是在8月26日的清晨,老普林尼因為火山灰夾帶的大量水蒸汽與硫磺窒息而死:「天色再度發白,上次看到白天是三天前的事了。他的屍體被找到,全身完好無損。仍然穿著出門時的衣服,他的神態好像是睡著了,而不像是已經死了。」

老普林尼的死亡不是在這個地點發生的唯一的悲劇,事實上西元79年8月24日位於義大利半島西南部的那不勒斯灣東南岸的維蘇威火山爆發,在短短的3天內火山熔岩夾帶大量的火山灰與暴雨形成的土石流,順著當時的東南風衝入山腳的城鎮與村莊,當時位於山腳的幾個聚落都被深達8m的土石與火山灰所掩埋:赫庫蘭尼姆(Herculanum)、奧普隆蒂斯(Oplontis)、博斯科雷爾(Boscoreale)、斯塔比(Stabies),以及著名的龐貝,都毀於這次的火山爆發。當時罹難的人難以估算,據推測在這三天內大約有5萬人因為各種因素而罹難,而其中至少有2萬人被活生生地掩埋到火山灰燼底下。

早在79年火山大爆發之前,拿坡里海灣附近就已經有天災的預警了,西元62年2月5日這裡就曾發生過大地震,雖然當時火山沒有爆發,僅有在火山口噴出比往常更多的濃煙與水蒸汽而已,但這次的地震卻導致毀滅性的結果,古羅馬學者塞內加就曾經在他的著作《對話錄》之中描述過這場後來被稱為「坎帕尼亞(Campanian)大地震」的災難:

「過去有人說,冬天不會發生地震,但是就在這一年的2月5日,正值羅古羅斯(Regulus)與弗吉尼烏斯(Verginius)執政期間,坎帕尼亞遭遇到這場浩劫。在歷史上坎帕尼亞曾發生過多次地震,但從未造成損害,只是令人受到一點驚嚇而已。

這一次的災難相當嚴重,赫庫蘭尼姆城有一部份塌陷了,其餘的部份也損失慘重,其他幾座附近的城鎮也大概如此。努塞里殖民區沒有遭到嚴重的破壞,可是也飽受威脅。那不勒斯只有輕微損壞,除了震塌幾座別墅,其餘極大部分只是感到略有震動,沒有損壞,整個城市可以說未受到影響。除此之外還損失了600頭綿羊,有些雕像碎裂了,有些人嚇壞了像是瘋子一樣地亂跑。…。」

西元62年的坎帕尼亞大地震對這一帶的居民來說是一個警訊,但當時的人並不以為意,反正在這一個區域地震是常有的事,他們只覺得這次的地震比往常大上許多而已。所以毀壞的城鎮很快地又開始重建,人們的生活又回復到日常運作的軌跡,絲毫沒有警覺到更大的災難已經悄然降臨,在人們逐漸淡忘大地震的17年後,不穩定的地質導致火山累積的能量到達頂點而爆發,終於造成了真正的毀滅性災難。

19世紀對龐貝城的挖掘,出土了一塊以石灰岩雕刻的高浮雕飾板,這塊飾板出土時已斷裂為兩截,原本屬於某座神殿的一小部份,但令人震驚的是它以西元62年大地震為主題,內容顯示傾斜的神殿與祭司在地震後舉行獻祭以安撫神明的過程。

這塊浮雕的左側可以看到因地震而地基傾斜的神殿與凱旋門,而右側的祭司則牽來犧牲用的公牛,並且清楚地交代出殺牛用的刀與烹煮用的鍋具。羅馬的祭典以殺牛祭祀為主,這種祭典形式來自於他們的宗教內容,為了取悅他們的神明,所以在神殿前活生生地殺牛取血獻給神明,並且當場屠宰烹煮牛隻,把剝離出來的牛皮包裹著內臟,與脂肪以及牛骨也一齊放在神殿前奉獻給神明。

祭典的形式來自於比羅馬更古老的希臘文化,而且是流傳於環地中海地區的創世紀傳說與人類起源的故事。根據神話的說法,來自於泰坦神族(Titan)的普羅米修斯(Prometheus)創造了人類,祂愛人類並且盜取奧林帕斯山的天火送給人類使用,甚至祂還教會人類如何欺瞞天上眾神,把最好的部份留給自己,把不要的部份用來祭拜天神;普羅米修斯告訴人類,將牛屠宰之後,把牛血撒在神殿的階梯上,屠宰牛隻後,剝下牛皮後包裹內臟偽裝為一隻完整的牛,另外把牛脂肪與牛骨放置在旁邊用來祭祀,至於最好的牛肉則帶回去自己享用。自此,這種祭典形式就成為希臘羅馬祭祀的主要方式,不管是舉行多麼盛大的祭典、殺多少隻牛,祭祀永遠都是在神殿前當場屠牛,並且當場烹煮。

在這塊龐貝出土的石灰岩浮雕飾版上,我們就可以看到這種殺牛祭祀的形式,而從左方兩座已經傾頹的神殿與凱旋門看來,這必然是在西元62年坎帕尼亞大地震時受損的龐貝城的公共建築。

龐貝城儘管在那一年受損嚴重,但是重建計畫很快地展開。以現今挖掘出來的龐貝城遺址來說,除了這塊石灰岩浮雕之外,幾乎看不到任何有關西元62年大地震的蛛絲馬跡,由此可見當時復原重建速度之快與其效率。在周長3014m的城區範圍內,所有的建築的牆壁都以磚石塊搭配灰泥(水泥)構築,這種建材比較起當時其他羅馬城鎮常使用的木料建材來說,則更更堅固厚實,或許這就是因應大地震而改良的建築方式吧?

不過,不管當時的人怎努力地重建這座城鎮,西元79年的火山爆發還是將它掩埋到8m深的地底下,龐貝劃下句點,自此安穩地長眠了1800年,他們正等待著另一次的重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menra013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