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門寺資料集成(25)

 

唐代的佛骨舍利遺存(組圖)

 

邱建一2010.9.30.


 

舍利是佛教用語,它的原意是火葬後剩餘的遺骸,主要包含骨骼殘片或是鈣化結晶這兩種。

但是佛教經過2,200年的演變,現今舍利一辭所包含的範圍已經比較廣泛了,除了早期的或火葬遺骸之外,還包含了其他的東西也叫做舍利,比如說火化之前脫落的牙齒、指甲,甚至還包含了肉身(金身)也稱為舍利。雖然現今認定範圍已經擴大,但是它們的原始來源還是一樣的,它泛指高僧在死亡後所遺留任何形式的遺骸。

至於舍利的原始來源,這可能與婆羅門教有關。在恆河流域盛行的婆羅門教,由於僧侶都是採取火葬,所以舍利是很常見的。這是為何早期佛教並不把舍利當作是宗教崇拜的對象,而是把它當作是紀念物的原因。

但是原本是唯心論的佛教,在傳播的過程為了方便說服信眾,再加上與各地的本土宗教競爭,所以各種實質崇拜對象因應而生,僧團、經典、寺院因此而建立,其中又以舍利最具有說服力,因此逐漸奠定了舍利崇拜的基礎。

依據佛教的說法,西元前第六世紀,釋迦牟尼在涅盤(過世)後,從自性中引出三昧真火,使肉身火化,一瞬間在火花中化成八萬四千多舍利。但學者認為,釋迦牟尼應該是採取類似婆羅門僧眾的作法,在死亡後進行露天火化。火化後將遺骨分為八份,一份交給家人,七份交給弟子門徒作為紀念,這是後來「八王爭舍利」的最早的典故來源。

現存的舍利以1987年「法門寺」(位於現今的陝西省扶風縣法門鎮)出土的唐代佛骨舍利最有依據,因為自從隋代開始法門寺就一直以保有真身舍利聞名,雖然無法具體追尋在西魏以前的流傳,但是它至少可以上推到西元第六世紀中葉。

唐代的長安城由於是國都所在地,再加上帝王的崇佛,間接造成都城內外舍利塔與寺院林立。唐代寺院似乎都保有舍利,自1984年以來陸續都有出土的記錄,但是目前對這些舍利的來源已無稽可考了。除了法門寺之外,幾個唐代佛教寺院遺址也出土有舍利遺存:

1984年,耀縣藥王山,南庵舍利墓。

1985年,扶風黃堆鄉西觀山,鳳泉寺舍利塔基。

1985年,臨潼新豐磚瓦廠,慶山寺舍利塔基。

1986年,榆林興寧坊辦事處,清禪寺舍利墓。

1987年,扶風法門鎮,法門寺真身寶塔基地宮。

以上幾處舍利的遺存,又以「慶山寺」遺址出土的舍利最為重要。1985年,臨潼新豐磚瓦廠在擴建時,無意間發現唐代的慶山寺舍利塔基地宮。慶山寺創建於隋代,原名靈岩寺。據說在武則天垂拱2(686)

「大風雨震動,有山擁出,高廿餘丈…,武后以為修應,名為慶山。並賜予金棺銀槨以盛舍利供養。」

中唐以後,慶山寺與法門寺並列為皇家寺院,號稱:「東慶山、西法門」。依據《唐史》的記載,慶山寺的舍利被稱為「佛骨碎身舍利」,而且出自於武則天所供奉。.但不幸的是宋代慶山寺大火焚毀,之後雖然重建但已失去光彩,明代初期再度毀於戰火,之後慶山寺成為廢墟不再重建。由於慶山寺早在明代就已經消失,所以爭議性比較小。這些舍利經過檢查過後,發現其實這些都是琥珀與玉髓之類的礦石,並非人體遺骸。

以下就是保存在臨潼縣博物館的慶山寺舍利與盛裝舍利的金棺銀槨。慶山寺出土的文物都放在這座博物館裡展示,但奇怪的是,這裡緊臨華清池,但觀光客卻不肯多走一步,到這裡來看看!遊客稀少的景象與法門寺的香火鼎盛,有著門前冷落車馬稀的對比與落寞。

 

(1)臨潼縣博物館外觀(位於驪山景區內,臨近華清池遺址)。1985年慶山寺出土的文物都收藏於這座博物館之中,包含赫赫有名的慶山寺佛骨碎身舍利在內。

001.JPG 

(2)俯視臨潼縣博物館。這座博物館屬於縣級文物陳列室,它雖然等級不高,但是由於地利之便,它在陝西的考古挖掘中卻大大有名,這座博物館的館員曾是兵馬俑的第一批挖絕隊成員。

002.JPG 

(3)臨潼博物館的外圍迴廊。這裡陳列的碑刻造像都與佛教文物有關。每件碑刻都具有極高的歷史價值。

003.JPG 

(4)1985年出土的慶山寺舍利與金棺銀槨室這座博物館的鎮館之寶。它有專門的陳列室展覽保存。最前方的水晶玻璃的容器內的白色顆粒,就是武則天時代的佛骨碎身舍利。

004.JPG 

(5)盛裝慶山寺舍利的金棺銀槨。前方是金棺(實為鎏金),後方為銀槨。

005.JPG 

(6)慶山寺銀槨的側視。

006.JPG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amenra0131 的頭像
    amenra0131

    Blog邱建一 // 蠹魚的第一千種死法!

    amenra013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