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門寺資料集成(24)
吃在法門寺:鍋盔(組圖)
邱建一2010.9.28.
前往法門寺的路途遙遠,從西安市出發的遊客,經歷過2-3小時的車程之後,抵達法門寺時大概就已經是中午了,所以大多數的人都會選擇就近在附近找個地方用午餐,然後才展開正式的參觀遊歷之旅。
法門寺附設有一個餐飲部,位於寺院左方的法門寺博物館旁邊而已。這座國營的餐廳供應一般的陝西當地飲食,多點油、多點辣,對於習慣較為清淡口味的台灣人來說可能口味嫌重了點。不過這也沒得選啦!如果不想在外面那些看起來實在是有點髒的民營餐廳吃飯的話,那這裡可是唯一的選擇。
不過法門寺附屬的國營餐廳,他們的菜色居然有葷食,大勺的油、大塊的肉,倒是很奇特的經驗。這對於習慣在台灣的佛教寺院只供應素食的我們來說,可是沒法想像奇特經驗哩!
如果不想吃這家國營餐廳的菜色的話,法門寺前的廣場有許多攤販,他們販賣陝西當地常見的辣拌涼皮,以方便當地旅客臨時充飢之用。涼皮就不用說了,這道內地隨處可見的特色小點,清一色的油潑辣椒涼拌,加上一點醋、一點蔥花,這就是當地人常吃的小吃了。不想吃涼皮的話,在這裡也可以買到論斤賣的鍋盔。鍋盔其實就是一大塊調味過的大餅,烘烤過後用刀切著論斤賣,買個一斤可就夠一個成年人嚼整天了,大塊滿足餓就是鍋盔的特色。
鍋盔的調味以鹽味的香椿、花椒…等香料為主。可以就這樣掰著自己單吃,也可以帶回家後用來做菜。據說,內地各處都有鍋盔販賣,這是當地人的主食。但是,陝西的鍋盔的個體則比起其他地方相對大上很多,當地人俗稱諺語的「陝西十怪」自豪地說「鍋盔像鍋蓋」指的就是這種結實大塊的麵食而言。
以下就是法門寺的飲食,這些食物對台灣人來說都是很新奇的:
(1)法門寺前廣場販賣鍋盔的小販,正準備把這塊剛切下的鍋盔交給顧客。
(2)鍋盔販賣時以「斤」為單位,賣鍋盔的小販正在論斤地賣這種麵食。
(3)鍋盔的真實長相,它非常巨大、非常巨大。
(4)鍋盔的小販也賣其他的東西,不過都是麵食。這些像花朵一樣的麵食,經過加工之後可以用於祭祀之用。
(5)除了鍋盔之外,也同時兼賣「饃」。整簍的饃放在箱子裡等待販賣,這個裝饃的箱子看起來非常陳舊,但味道與饃很相近。
(6)法門寺附設的國營餐廳的飲食,這其實就是陝西當地常見的菜餚。
(7)一碗漂著油汪汪辣油的麵,台灣人看到上面那層厚厚的辣油,敢下箸的人應該不多吧?
(8)用土豆(馬鈴薯)磨漿後的做的麵條(涼皮),這種麵條涼拌後據說很受當地人歡迎哩!但看看上面那層辣油,我們實在是吃不慣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