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希臘藝術

 

在梵諦岡的德爾菲神殿女祭司 

 

邱建一2010.12.18.


未命名-1afsas.jpg  

米開朗基羅,約1509年,德爾菲巫女,西斯汀禮拜堂頂棚畫(局部)。羅馬.梵諦岡.西斯汀禮拜堂。


 

神話題材成為繪畫史的主題其實起源甚晚,在嚴格的基督教義控管之下,這種「異教徒」題材大概在第15世紀晚期至16世紀早期才逐漸成為被允許繪製的主題。神話題材在盛期文藝復興時期開始興起,之後逐步佔據各個領域,成為繪畫的主要題材之一。

但是在一開始的時候,神話題材並不是在繪畫的領域中蔓延開來的,而是在文學與詩學領域裡拓展,之後才進入繪畫的領域。

15-16世紀,文藝復興時期的羅馬興起一股人文主義思潮,羅馬教廷出現新的文官組織由人文學者所充任。盛期文藝復興時期,教廷有同時有100多位人文學者以秘書的職位負責各種日常事務。人文主義學者注重的並非梵諦岡的神學,而是更古老的古希臘文化,這種過去被傳統基督教世界稱為「被詛咒的文學」的異教徒題材,逐漸滲透梵諦岡,最後形成一種被通稱為「基督教化的柏拉圖主義」(Christianised Platonism)的新思潮,最後成為神學之外的另一種選擇。

基督教化的柏拉圖主義在當時廣泛出現梵諦岡,人文學者將這種異教徒題材擴充解釋。他們認為古希臘哲學不但與基督教不衝突,甚至實現了基督教的理想。當時的教廷講道採用古典題材,甚至連奧古斯丁修會總長艾吉迪奧(Egidio)在梵諦岡講道時,把教皇朱利亞斯二世比喻為羅馬時期的異教預言家,教皇都引以為傲不以為忤。

伴隨著梵諦岡人文主義學會的成熟,梵諦岡的人文主義學者後來甚至發展出一種精緻化的時尚品味:「西塞羅式拉丁風格」。此時,學者們開始熱衷於賣弄古拉丁語系的知識、挖掘羅馬的古蹟、到處搜尋古代的典籍,甚至舉著火把深入古代墓穴尋找古代碑文。他們自稱這種品味叫做「詩的神學」。從此羅馬陷入一股怪異的時代氣氛中,異教徒不再是禁忌話題,甚至過去嚴厲禁止的同性戀都有人敢加以挑戰。而以神話作為主題的繪畫也因之在這種潮流中興起,逐漸被畫家們採用,最後成為被認可的繪畫主題。

在西斯汀禮拜堂的頂棚畫就繪製有5位巫女,與5位先知在相對應的位置上。這5位神話中的人物依序分別為:「德爾菲巫女、庫米巫女、利比亞巫女、厄利特里亞巫女、波斯巫女。」按照當時的說法,這5位巫女代表著5種不同的天啟預言,但是它真實的意義現今已經失傳。

當時羅馬流行一本稱為《巫女神諭集》的著作,它號稱是古羅馬時期的預言,但實際上出自於猶太教與基督教作家的偽作。事實上,羅馬教會早就意識到基督教興起之前有一段非基督教時期。而基督教的《舊約.創世紀》又宣稱耶和華創造人類,為了滿足這一段從創世紀到基督教興起之間的空白時期,早期的學者開始尋找過渡時期的一些預言,以證實基督教的興起並非偶然。

因此巫女們的預言《巫女神諭集》,被認為是預告耶穌誕生的先知之言,雖然她們是異教徒,但是她們在當時被認為是為了基督教興起而預作準備的先知。因此,米開朗基羅在繪製西斯汀禮拜堂頂棚畫時就把這幾位巫女先知按照當時的慣例,將她們畫在神聖的教堂內,與舊約的先知們並列在一起。這些神話中的巫女,按照文藝復興時期的說法,其中又以德爾菲神殿的女祭司被認為最為靈驗,所以5位高高位居於壁畫中的人物,又以德爾菲巫女為首。當然,這些巫女們的形象並非真實的古希臘樣貌,而是出自於米開朗基羅的想像,不過由於每一位巫女都寫有名字,所以很容易辨認。

對現代人來說,這真是個奇妙的景象啊!古希臘的神殿祭司位於神聖的基督教世界的中心點,兩者並存且不相違背。

大約從此時開始,不只米開朗基羅還包含當時的其他藝術家,也開始紛紛地將神話題材引進繪畫當中。自此神話題材與傳統的基督教題材分庭抗禮,成為繪畫中的兩大支柱。而這都要歸功於15-16世紀的梵諦岡內部的人文學者意外的推動,「基督教化的柏拉圖主義」的影響力由此可見其一斑!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menra013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