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筆記:西洋_19世紀_梵谷

 

 

梵谷的梅毒檔案 

 

 

 

邱建一

2006.8.6.讀書筆記。

2008.4.22.漢聲廣播電台FM106.5「今天好心情(週二帶狀節目)」AM0900-1000 廣播稿。

2009.12.8.重編。

資料來源:

 Ken Wilkie, The Van Gogh File,  N.Y., Souvenir Press. 2004. pp:168-9.

余鳳高,《瘟疫的文化史》,香港.香港中華書局,2004。pp:92-113.


Van Gogh_1885年Antwerpen筆記_梅毒就診紀錄_(0023.168a).JPG  

梵谷在安特衛普時期所使用的筆記紙背面。

梵谷隨手以鉛筆寫下的記錄,很清楚地可以看到卡爾奈爾(A. Cavenaile)醫師開立的處方簽與醫師姓名。 


 

 

梵谷博物館、梵谷家族的子孫以及研究梵谷的學者,至今仍極力否認梵谷兄弟終生都為梅毒所苦的證據。但是,許多學者都懷疑梵谷晚期的瘋狂行為與幻聽、幻視,到最後突然自殺,可能與這種疾病有關。

以下引述的文本資料來自於Ken Wilkie2004年所出版的《The Van Gogh File》(頁:168-169.),在這段文字中,作者Wilkie訪問了當年曾為梵谷兄弟治療過梅毒的卡爾奈爾(A.Cavenaile)醫師的後代。這位醫師的孫子也是一位執業中的醫師,他清楚地描述當年祖父轉述過的梵谷的病徵與狀況。有了這段訪談的記述,梵谷兄弟罹患梅毒已是確診病例了。

 

【文本】 

文生於1885年在安特衛普時期所使用的速寫本上,曾經潦草手寫過一段文字:「A.卡爾奈爾(A.Cavenaile),荷蘭街2號。8至9點,1點半到3點。」在速寫本的其他頁上文生又再寫上:「明天中午蓖麻油,每隔10小時以20品特的明礬坐浴。」在這段文字的下方文生又寫上:「史突凡保格(Stuyvenberg)。」

史突凡保格是一所至今仍在營業的安特衛普醫院,距離梵谷當年的住所朗格.彼得肯街(Lange Beeldekenstraat)很近,但醫院的診療記錄已於火災中焚毀。但曾在這家醫院執業的A.卡爾奈爾醫師的孫子仍然在世,他是一位執業中的醫師,在接受訪問時表示:

「文生來給我的祖父看病,他在1885年來看過我祖父幾次…。第一次看診,文生穿著破爛的工人裝,他奇異的表現和不穩定的性格,立刻令我的祖父驚訝不已。不幸的是,祖父從來沒有多說過太多細節,我認為他覺得這些細節不重要。…祖父治療過文生的梅毒,他的處方是水銀,以及送到史突凡保格醫院接受坐浴治療,文生自己住的地方沒有浴缸。」

問:「您的祖父是否說過文生後來痊癒了?」

答:「他不可能痊癒,在那個時代治療是無效的。一直要到盤尼西林發現之後…。」問:「這種病是否會對文生後來的生活造成影響?」

答:「毫無疑問。即使是現代人得到梅毒,如果沒有即時的治療,痊癒後的情況都很不樂觀,何況在那個時代,情況當然更糟。我的祖父說,文生堅持要知道這個疾病的所有細節,他似乎早有憂慮。我的祖父告訴他,梅毒可能會影響到大腦,甚至最終可能會致命。」

 

【附錄】梅毒的歷史(摘要):

◆哥倫布起源說:

14933月,哥倫布的船隊從中美洲回到西班牙,塞維爾與馬德里首度出現一種從未見過的疾病。

1494年,這種病開始流竄於歐洲各大都市,成為醫師束手無策的瘟疫。一開始時,歐洲各地的醫師批評外國人將這種病帶入本國來,所以梅毒在一開始時被稱為「法國病」、「西班牙病」、「高盧病」、「荷蘭病」、「西西里病」…等。

一直到現代才算真正確定梅毒來自於中美洲印第安人,考古學證據已經證實早在1493年之前的500年,中美洲印第安人的骨骼已經有因為梅毒而受損的證據。

19世紀之前就有梅毒來自於中美洲的看法:1535年,西班牙籍醫師德.奧維多.伊.瓦爾代斯《西印度群島自然通史》:「西印度…是天然有這種病的婦女,把這種病傳染給來到這裡的哥倫布統帥、船員、士兵們,以及其他首度來到這裡的西班牙人…。」

1875年,英國籍醫師拉斯.卡薩《西印度的歷史》:「我有時試著詢問此島的印第安人,在島上是否很早就有這種病了?他們也回答說這是這樣的。在基督徒到達之前就已經有了,但不確定是什麼時候開始的…。」

◆瀆神者的懲罰:

14958月,神聖羅馬帝國皇帝馬克米西連一世為「邪惡的痘瘡」(Posen Plallern)發表詔書,告誡帝國內的人民這是一種:「異乎尋常的疾病,是上天對瀆神者的懲罰。

1494年,義大利醫師托雷洛亞,在《論陰道病與高盧病》一書中堅定相信:「這種疥瘡是由性交時所感染的,因為可恥的行為所引起的流行病,是對暴飲暴食、放縱淫蕩和性的無節制的嚴厲懲罰。」

托雷洛亞曾經奉命治療過名聲狼藉的教皇亞歷山大六世,雖然他沒有明言教皇的疾病名稱,但一般相信教皇罹患的就是梅毒。

1527年,德.貝當古《論高盧病或性病的煉獄和大齋期》:「此病因縱慾與性交所引起,所以應定為性病的一種。」

◆梅毒的病徵:

梅毒的表徵:來自於蒼白密螺旋體病毒,藉由性交時的體液或母體垂直感染。

梅毒患者區分為三期。從潛伏到發病從1個月之內到10年以上,視病患個人體質而定,少部份的患者就算不予治療也會痊癒,但病毒會潛伏於淋巴結內,終生會不斷復發。

(1)第一期:

全身性感染,患處微微發紅,之後轉變為硬結,表面糜爛、滲出黏性分泌物。

(2)第二期:

全身淋巴結腫大,生殖器與恥骨部位,以及身上皮膚各黏膜接壤處,會出現深淺不一大小不同的膿包,並發出奇特的臭味。

(3)第三期:

繼續第二期的病徵。如果病患有幸痊癒,大約有一半以上的病人會終身殘障:全身軟骨受損凹陷,肢體末端潰爛,視覺與聽覺神經受損。

◆治療的歷史:

(1)早期(15世紀):

以來自於中美洲的「癒瘡木」浸泡液治療。癒瘡木是來自於中美洲的一種高達9m的巨大喬木,使用癒瘡木枝葉與樹皮的浸泡液治療皮膚病,是中美洲印第安人傳統療法之一,它對於疥癬、霉菌感染等皮膚表皮疾病有顯著的療效。

但癒瘡木使用在梅毒患者身上時,僅對梅毒第一期皮膚表面的膿瘡有短期的療效,且成果甚差。現代醫學已經證實,使用癒瘡木治療的患者,其實是自體免疫系統治癒,癒瘡木的療效僅只有心理作用(自我暗示)而已。

(2)中期(16-19世紀):

早在13世紀時,歐洲的傳統醫學就已經使用天然的辰砂(汞:水銀化合物)治療皮膚病。1496年,義大利的醫師開始以辰砂調和油膏使用在梅毒患者身上,這是因為梅毒一開始時被認為是疥瘡的一種。使用的方法包含外敷、蒸汽、口服…等。辰砂對梅毒所導致的表面膿瘡有療效,但無法治癒患者。

16世紀以後,由於煉金術的發達,開發出劑量約0.05%的汞化合物水溶液,再調和以明礬溶液,自此這種外敷溶液一直使用到1906年。中世紀的歐洲對於以汞治療梅毒有一句有趣的雙關諺語:「A night with Venus meant a lifetime with Mercury.」(和維納斯春宵一度,就得與墨丘利廝守終生。)

這句雙關語巧妙地藉由希臘神話來敘述梅毒的起源(維納斯:愛與美之神,妓女的守護神),與不幸罹患梅毒後得終生依賴汞化物療膿瘡(墨丘利:信使之神。他名字Mercury就是水銀的意思)。

(3)現代(20世紀):

1906年,法國發現砷化物對梅毒有治療效果,但會有後遺症與併發症。

1909年,日本在砷化物的基礎上,開發出第一種對梅毒有療效的藥品「胂凡納明」,不過療程很長,且少數病患會有後遺症。

1929年,併用青黴素與磺胺類類藥劑,用以取代1909年的砷凡納明,已經可以完全治癒梅毒。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menra013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