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筆記:西洋_19世紀_梵谷

 

梵谷自殺後高更的公開發言 

  

資料來源:

邱建一2009.10.29.讀書筆記。

Bradley Collins, Van Gogh and Gauguin Electric Arguments and Utopian Dreams, L.L.C., Perseus Press. 1998.中譯本:陳慧娟(譯),《梵谷與高更》,台北.麥田,2003。頁:268-271.


未命名-1.jpg 

梵谷,1886年,〈一雙破鞋〉。

高更在他的《自由藝術文集》中提到這張掛在阿爾黃屋中的作品,這是梵谷在1886年巴黎時期早期的畫作之一,這是暗示梵谷兄弟之間緊密關係的畫作,其實與高更一點關係都沒有。


 

高更與梵谷之間的關係,一直是藝術史上最饒富趣味的話題之一。這兩位畫家在18881023至當年的1226同住於阿爾的「黃屋」(門牌號碼「拉馬汀廣場2號」),長達65天。在這段時間他們分享所有的一切,而且彼此交互影響創作方法與精神。

1890729,梵谷自殺身亡。高更對於此事的反應呈現有趣的心理轉折,私底下高更對梵谷的自殺非常冷漠,甚至表達不滿的意見。但是在公開場合卻對梵谷極力讚揚,並認為他擁有「對法國南部獨特的概念,表達方式猶如噴出的火焰。」,還認為他的作品將在20世紀獲得成功。

高更這種看似兩面人的作為,其實是很符合他的性格描述。這位從股票經紀人轉換跑道的藝術家,他和梵谷一樣都在藝術事業上起步得很晚。兩位藝術家有幾乎相同創作背景、生活背景與交友背景。但梵谷在1890年的自殺卻使得「梵谷神話」很快地在年輕藝術家的心目中成形,這對高更來說是一件很難忍受的事。對高更來說,他一直認為自己不但比較年長,而且在技巧與風格上都是梵谷的導師。所以對他而言,實在很難忍受被梵谷凌駕的感覺。

高更私下的批評才是他對梵谷真正的看法,但是公開場合還是得發表些比較正面的評論以符合藝術家朋友的身分。不過,細讀高更的文句,還是可以發現他還是以梵谷的長輩自居,明褒暗貶的言辭溢於言表。

其實,這段文字摘錄根本沒有必要,這種你褒我捧的墓誌銘毫無研究價值可言。只是畫家之間隨便講講的場面話而已,何必當真?當代藝評中比比皆是這種評論,不信的話翻開坊間那些所謂的藝術月刊,可以找到與高更文體完全相同的訃文、弔文、祭文,充斥滿滿的月刊內頁之間,不用迎風抖它,隨時都會從書頁間掉出滿地的溢美之詞出來。

從很久很久很久以前開始,藝評就已經死了!它已淪為褒獎的工具,彼此的讚美堆疊出顛撲不破的城堡,緊緊地圍繞住藝術這座聖城。高更不過是其中之一而已,堆疊這座城堡的磚塊早已不差他一人!

以下的內容摘錄自Bradley Collins1998年出版的《Van Gogh and Gauguin Electric Arguments and Utopian Dreams》(中譯本:陳慧娟(譯),《梵谷與高更》,台北.麥田,2003。頁:200-201.

 

【文本】

高更在公開談論梵谷的文章中,多半呈現高度的同情心。1894年刊載於《自由藝術文集》(Essais d’Art Libre)的短文中,他念舊地談到掛在他阿爾房間中的畫作:「紫色花心的向日葵,在黃色背景的襯托下格外出色,花梗末端浸在黃色桌子上的黃色花瓶裡。」其中一幅「兩隻破舊得不成樣子的大鞋」靜物油畫,使他開始細說梵谷在波里納日長途跋涉,聖潔地為礦工奉獻的精神。他提到一件事,當時梵谷照顧一名因礦坑爆炸而「嚴重殘障」的受害者長達40天,給付他的醫藥費,還奇蹟般地將他治癒。這次他沒有採用感傷而恭敬的語氣,而是不屑也不懂梵谷的行為,努力抑制著他的挖苦口吻說:「毫無疑問地知道,這個人瘋了!」

刊載於《各種事物》(Diverses choses)的另一篇小品文中,高更也許是第一個預測到,梵谷過世後,畫作將在20世紀售得高價,這在歷史上是無盡的諷刺。高更生動地描述,一貧如洗的梵谷穿著奇裝異服,在寒冬的巴黎街頭遊走,「風把一切吹了起來,大衣、帽子和鬍子!」…。高更附和藝評家奧利耶所說,梵谷是「一座爆發火山的形象」,認為他擁有「對法國南部獨特的概念,表達方式猶如噴出的火焰。」

雖然《之前與之後》語多保留,高更當然有能力欣賞梵谷的藝術。他擁有梵谷十幅作品之多,而且廣為周知地把這些畫展示在工作室顯著的位置。但是高更對梵谷畫作真正欣賞的程度,則難以判斷。他收藏的多幅畫作皆不是自己挑選,而是收禮或者是交換而得來。然而,他對某幅畫的喜愛卻清楚而明確。1890年寫給梵谷的信件中,他提到梵谷作品在獨立沙龍(Salon des Independents)受到歡迎,並特別讚美其中一幅畫作:

「我仔細研究過我們離別後你繪製的作品,先是在你弟弟的住處,然後是在獨立沙龍的展覽上。在展覽會場特別能夠好好評斷你的畫作,一方面是因為你的作品全都掛在一起,另一方面則是它們被其他事物所包圍。我要送上最誠摯的恭維,在展覽會的眾多藝術家中,你是最傑出的一位。在這些汲取自然的作品中,你是唯一經過思考的。

我跟你弟弟談過,我願意讓你任選我的一件作品,以交換其中一幅油畫。我指得是一幅山景畫;兩名渺小的遊客似乎正在登山,探索未知的世界。這幅畫含有德拉克洛瓦的情感,色彩富於聯想。到處都有紅色點綴,宛如閃電,而整幅畫達到藍紫色的和諧,非常美麗,令人印象深刻。

我與奧利耶、貝納以及其他許多人詳細談過。大家都要恭喜你。」

高更在這封信裡指的是繪製於1889年12月的〈峽谷〉(The Ravine)…。高更認為梵谷並未盲目地臨摹他的題材,而是根據想像與繪畫感受力加以改造。梵谷將狂亂的熱情,直接從頭腦傳送到畫布,是對他畫作手法的一項正確形容,而不是指梵谷的神話形象。

(B.Collins,1998.頁:268-271.)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menra013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