掘墓人手記_埃及_文物掠奪
古埃及文物的掠奪
邱建一
取材修訂自2002.9.15.「藝術考古學講義:第三部份:古埃及藝術」。
2010.1.4.重新整理為藝術學相關課程講義。
看喜歡就帶回家!這是文物販子兼探險家貝爾佐尼為大英博物館「搬東西」時的素描。
自從十九世紀晚期開始,伴隨著列強入侵埃及,歐洲各國的古董商人、文物販子莫不傾全力的掠奪埃及各項文物。在十九世紀以前,古埃及文物的掠奪通常以小規模的盜墓方式進行,盜墓的目的通常是小型的金銀器及貴重的寶石器為主,鮮少有人會以神殿壁畫、石柱、棺槨…等為目標。但十九世紀開始商人注意到這些原本笨重不值錢的「大傢伙」開始有了市場,歐陸各地的貴族莫不以在毫宅大廳、冬季溫室擺上一些來自埃及的石頭為榮,自此古埃及文物開始被大量掠奪。在當時,有一種特殊的癖好廣泛在富有的貴族階級流傳,他們自稱為「鴨子」(Duck),現今稱為「古物收藏業」,這個圈子裡的人有一種流行(帶有一點自豪的味道)的說法︰
「埃及『鴨子』是危險的動物,咬你一口,你就像中了毒,一輩子陷在埃及學裡不能自拔。」
在埃及,各國駐埃及的使館成為頭號的文物販子,只要有人開價他們就負責弄到手,每次交易的文物多以千計,義大利的杜林(Turin)博物館、羅浮宮、大英博物館…等地的基礎埃及藏品就是這樣子大批買回來的。在埃及當地,古物販賣業養活了一大批靠盜墓、掠奪維生的埃及人,而當時的埃及穆罕默德.阿里(Mohammad Ali)政府在文物販子的行賄之下漠視當時的掠奪行為,就這樣子古埃及文物在那一段時期大量流入了歐洲各地。據估計,在當時最少有15座位於孟斐斯的神殿因此而被整個盜竊搬遷到國外。一直到1860埃及政府才創立了「埃及文物局」開始有計畫的保護當地的文物。
諷刺的是,這些掠奪文物的商人中有些人基於職業特性而成為早期的埃及學家,在長期蒐羅文物的過程中由於需要辨認進而銷售這些極具價值的商品,所以逐漸地培養出他們的專業能力,這個現象其實發生在各個國度的文物掠奪行為中,例如中國的敦煌藏經洞就是一個明顯的例子,英國的斯坦因(Aurel Stein,1862~1943)藉此而成為著名的敦煌學家。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