掘墓人手記_埃及_民生消費
新王國時期的民生消費水準
邱建一
取材修訂自2002.9.15.「藝術考古學講義:第三部份:古埃及藝術」。
2010.1.5.重新整理為藝術學相關課程講義。
21王朝貴族墓葬木雕:捕魚(局部)。(開羅考古博物館)
可以確定的是一直到托勒密王朝之前,古埃及政府並沒有發行真正的貨幣,人們商業活動的進行主要是用「以物易物」的方式進行。
不過這種以物易物的交易方式還是有一定的交易標準,基本上它是以金、銀、銅的重量單位為基準,雖然不以金屬作為交易的媒介,但就如同過去在台灣所使用的「銀元」、「基本定價」一般,他們習慣使用這種單位作為計量的方式。
金屬重量單位以「德奔」(deben)和「基德」(kite)為主,經過計算後發現古埃及新王國時期1德奔大約等於91公克,1基德大約等於1/10德奔,也就是9.1公克。
至於穀物的計量單位是「卡爾」(khar)、「歐培」(oipe)、「希姆」(hin)三種,經過計算後發現古埃及新王國時期,1卡爾等於4歐培、1卡爾又等於160希姆,而1希姆等於現今的76.56公升。
在新王國時期第十九王朝,一個來自敘利亞的女奴價值4德奔1基德的白銀,也就是41基德的白銀(373.1公克),但是在交易時買主並不是付給貨主白銀,而是以相等於這些代價的各種布匹、牲口及穀物。經過現代學者的計算,新王國時期的物價水準如次[1]:
糧食:大麥 1卡爾=2德奔的銅
燕麥 1卡爾=1至4德奔的銅
麵包 1塊=1/5德奔的銅
牲畜:牛 1頭=30至120德奔的銅
驢 1頭=26至40德奔的銅
豬 1隻=5德奔的銅
羊 1隻=1至3德奔的銅
木器:棺木 1具=5至60德奔的銅
床 1張=2 1/2至25德奔的銅
椅 1張=2至30德奔的銅
金屬:青銅盆 1個=3至20德奔的銅
剃刀 1把=3德奔的銅
布皮:裙子 1件=1德奔的銅
草鞋 1雙=1/2至2德奔的銅
山羊皮 1領=2德奔的銅
而當時的一般人年工作收入的資料由於極度地欠缺,所以無法統計。但是負責建築國王陵墓的書記官卻留下一些當年被徵召建築工人的薪資給付資料,雖然這項資料過度片面,並不能當作是一般人的所得水準,不過可供參考:
工頭:大麥2卡爾、燕麥5 1/2卡爾。
文書:大麥2卡爾、燕麥2 3/4至5卡爾(視級距而不同)。
工人:大麥1 1/2卡爾、燕麥1至4卡爾(視級距而不同)。
[1]參見:蒲慕州,《法老的國度–古埃及文化史》,頁:259~2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