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錢幣研究 

 

孤軍血淚:大曆元寶  建中通寶 

 

邱建一2011.12.8.


008.JPG

 

009.JPG  

建中通寶:徑21.5mm、重2.61g 

大曆元寶:徑22.0mm、重2.75g


 

 

「大曆」是唐代宗的年號,「建中」是唐德宗的年號,但唐代文獻中卻從未見有關於大曆元寶、建中通寶的記載。現今傳世的這兩種錢幣,多出自於考古發現,出土範圍東到焉耆明屋唐遺址,西到拜城克孜爾千佛洞,南到於闐經和田河去龜茲的交通要道麻紮塔格古戍堡,北到庫車以北的蘇巴什古城,都屬唐代「安西都護府」管轄的範圍。

庫車古稱「龜茲」,唐代又稱「安西」,這裡是唐朝經營西域的政治、經濟、軍事中心「安西都護府」的所在地。大曆元寶、建中通寶等錢幣歷年出土發現完全都集中於這一地區。

據學界研究,大曆元寶與建中通寶的鑄造,與唐玄宗天寶十四年(755)發生安史之亂,唐西北駐軍精銳東調平亂,吐蕃乘機攻佔河西、隴右,切斷了西域守軍和唐中央的聯繫這一歷史背景有關。

吐蕃是我國古代藏族在青藏高原建立的地方政權,西元7-9世紀是最強盛的時期,與唐朝爭奪對絲綢之路貿易線路的控制,早在唐太宗時期吐蕃就在河西及西域地區多次發生衝突。當時唐朝國力強盛,曾有效地扼制了吐蕃的進攻。但天寶十四年(755)

「及安祿山反,邊兵精銳者皆徵發入援,謂之行營,所留兵單弱,胡虜稍蠶食之,數年間,西北數十州相繼淪沒,自鳳翔以西,頒州以北,皆為左衽矣。」

《舊唐書》卷四十《地理志》「安西大都護府」記載了吐蕃入侵河西及西域的情形:

「至德後(756-758)河西、隴右戍兵皆徵集,收復兩京,上元元年(760)河西軍鎮多為吐蕃所陷,有舊將李元忠守北庭,郭昕守安西府,二鎮與沙陀、回鶻相依,吐蕃久攻之不下。」

當時為內憂外患所困擾的唐朝,在河西、隴右失陷後,完全失去了西域的聯繫,直到十多年後仍堅守西域的李元忠、郭昕派遣的使臣於建中二年(781)萬里迢迢繞道回鶻來到長安後,朝廷才驚喜地發現西域二鎮:「安西」和「北庭」仍控制在唐朝留守部隊手裏:

「北庭、安西自吐蕃陷河、隴,隔絕不通,伊西、北庭節度使李元忠、四鎮留後郭昕帥將士閉境拒守,數遣使奉表,皆不達,聲問絕者十餘年;至是,遣使間道曆諸胡自回紇中來,上嘉之。秋,七月,戊午朔,加元忠北庭大都護,賜爵甯塞郡王;以昕為安西大都護、四鎮節度使,賜爵武威郡王;將士皆遷七資。」

但是河西、隴右失陷後,西域守軍失去了後勤供應基地,亦斷絕了關內援助。建中四年(783)為平涇原兵變,德宗還曾一度想將安西、北庭割讓給吐蕃。此種形勢下,郭昕、李元忠為穩定守軍,安撫百姓,為了籌集軍餉堅守西域,同時也表達他們忠於大唐,抗擊吐蕃的決心,遂奉唐正朔,採用當時正使用的唐代宗年號「大曆」,仿照開元通寶的式樣鑄造了「大曆元寶」。

到建中二年(781)安西守軍經「回鶻道」和唐中央再度取得聯繫後才知道大曆十四年後德宗繼位,已改元「建中」,遂又鑄造了「建中通寶」。因時間較短,建中通寶鑄造數量比大曆元寶要少,同時因形勢所迫,建中通寶鑄造的比大曆元寶更為粗劣。這和出土發現情況完全相符,是一證明。

總之,我們知道大曆元寶、建中通寶是安西都護府為了堅守西域,於大曆、建中年間在安西(庫車)地區鑄造的,流通使用範圍僅限於當時安西守軍主要控制範圍即庫車及其附近地區,主要是供駐軍使用,所以此錢在唐史及西域史研究領域具有重要的學術價值。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menra013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