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筆心得
《無可奉告》我們都失語了...
林沂靜 2012.12.21
人生中真正重要的事,其實,是難以啟齒的。
譬如,對老闆說:我不幹了!
譬如,對那傢伙說:你到底對我有什麼意見啊?
譬如,對放在心底的那個人說:我一直都很喜歡你。
譬如,對著鏡子中的自己說:其實你沒麼堅強。
因為真正重要的事說不出口,
所以,我們選擇不著邊際地打哈哈、逢場作戲,
用一個字、兩個字、三個字的語助詞讓關係熟絡。
如果古代人過於耽溺「沉默是一種美德」,
現代人則普遍患了「靜默空間恐懼症」。
我們的嘴巴演化成不隨意肌,
不說話會死,找不到人說話會死。
然而,回想一天中所說過真正有意義的話,
有時候竟然只剩下:對不起借過一下。
如果語言是思想的載體,
它會不會抱怨自己成了垃圾車?
誰在意呢?
我們太忙了,沒有時間整理思想、研究語言;
當問題太複雜的時候,一句「羅生門」可以解決一切。
在Facebook等社群網路的交際場中,
附有”繼續閱讀”的發言往往被略過,
不超過兩行的文字最受歡迎。
因為人們太忙了;忙得只有時間按讚。
而那個「讚」往往只等同於「閱」。
但另一方面,我們卻又忙著言不及義;
劇本中說了一個故事:
某人在山上看見了雪,覺得很美,
於是打電話想跟朋友「分享」。
但說話時所呼出的氣卻讓玻璃蒙上一層霧,
什麼也看不見了。
說?不說?
說多少?說什麼?什麼時候說?
紀蔚然老師在2000年寫成的劇本《無可奉告》提出這些詰問。
陳家祥導演在2012年嘗試把末日氛圍的重量加進來。
今晚我在實驗劇場,
聽完了這些寫實小人物的廢話、贅字、髒話、閃爍其詞以後,
看到台北101造型的火箭無聲升空,
突然感動地掉下淚來。
套句導演所說的話:
地球實在太危險了,大家趕快回到各自的星球去吧。
外表坊時驗團作品《無可奉告—13.0.0.0.0》
12月23號的場次已經完售。
請把握最後機會:12月22號(星期六)晚上7:30
對!就是今天!快去國家戲劇院售票處買票,進場看戲吧~
已經報名12月23號要和我一起去看戲的朋友,我們下午1點半見!
集合地點:國家戲劇院一樓,售票處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