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聯絡方式
直撥電話:(02)2571-3740 行動電話:0932-039-410 電子郵件:news@artfocus.com.tw

掘墓人手記_埃及_文字的誕生與滅亡

 

神的語言:

  

古埃及象形文的誕生與滅亡

 

邱建一

2009.4.13.《世界文化遺產月刊》2009年6月號邀稿「埃及藝術的哲學思維」未刪修原始稿件。

2009.4.15.修訂為藝術史學相關課程補充教材。


未命名-1.jpg 

19王朝貴族Manes墓室壁畫,正在做記錄的書記官。(底比斯西堤區)


 

古埃及這個發源於北非尼羅河流域中下游的古代文明,是古代世界裡的大河文明之一,她不只是非洲區域文明的先驅而已,同時與兩河流域文明的關係也很密切,她還直接與愛琴海文明互動,到了晚期甚至有來自希臘的國王統治埃及,到最後甚至成為羅馬帝國的一個行省。古埃及文明與環地中海地區的其他文化曾經密切地發生關係,它曾經偉大光榮過,但最終在西元第4世紀趨於沈寂。

amenra013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掘墓人手記_埃及_信仰世界

 

二元相對論:

  

古埃及的信仰世界 

 

邱建一

2009.4.15.《世界文化遺產月刊》2009年6月號邀稿「埃及藝術的哲學思維」未刪修原始稿件。

2009.4.16.修訂為藝術史學相關課程補充教材。


未命名-1.jpg 

22王朝的死亡之書的片段。

在這裡可以看到古埃及的神明敏(Min)正在高舉他的陽具挺立撐起太陽神拉(Ra),在這個畫面中它說明敏神是拉神的守護者,所以祂當然也是拉神守護的木乃伊的守護者。


 

古埃及的宗教在現今已知的幾個古代文明當中,算是比較具有完整性的,許多學者都認為埃及的宗教系統已經非常完備,而且自成體系。當然,如果要以宗教信仰世界來概括古埃及的精神生活,其實是很不客觀的,由於現存的龐大資料大多出自於神殿祭司團的記載,而且內容大多是宗教文獻,所以以宗教生活來推論古埃及人的精神世界,其實也是無可奈何的選擇之下的結果。

amenra013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掘墓人手記_埃及_羅塞塔石碑

 

羅塞塔石碑:

  

古埃及象形文破譯的關鍵

 

邱建一

2009.4.13.《世界文化遺產月刊》2009年6月號邀稿「古埃及文怎麼讀」未刪修原始稿件。

2009.4.14.漢聲廣播電台(台北總台)FM106.5「藝術好心情」AM0900-1000廣播稿。

2009.4.15.修訂為藝術史學相關課程補充教材。


 未命名-1.jpg


 

1799年法國遠征軍為了鞏固尼羅河口的控制權,並且防禦英國艦隊的入侵,而全面的在尼羅河沿岸建立軍事基地,意想不到的是在當年7月份,在尼羅河口的小村–羅塞塔村(Rosette V.)的一道舊牆後居然發現了一塊刻了密密麻麻文字的黑色玄武岩石碑,它長115cm、寬73cm、厚28cm,後來以發現地命名為「羅塞塔石碑」(Rosette Stone)

amenra013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掘墓人手記_埃及_古埃及木乃伊

 

古埃及木乃伊 

 

邱建一

2006.2.16.讀書筆記,編碼0018。2008.10.12.增刪補寫部份內容為藝術史課程講義。2010.1.4.刪修為藝術考古學課程補充教材。


 未命名-1.jpg

開羅考古博物館,一樓展示的製作木乃伊的工作台(21王朝)。


 

由於亡靈需要某種實質的形式存在,以進入永生的狀態,所以古埃及通常會將死者的遺體製作成「木乃伊」(Mummy)以利「獲得重生」的亡靈「再度使用」。

amenra013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掘墓人手記_埃及_死亡之書

 

死亡之書

  

皇家書記阿尼莎草紙卷(卷首祈禱文)

 

邱建一2010.1.4.

以下是本人於2007年翻譯自:

Raymond O. Faulkner,The Egyptian Book of Death - The Book of Going Forth by Day,The American University in Cairo Press,Cairo, 1998.


 未命名-1.jpg

這卷死亡之書是現存最完整的版本,在此僅列出卷首祈禱文的部份,且已刪除冗長的注釋。這部份佔不到全文的1/20,大家先看看就好不必太當真,因為內文實際的詳情至今仍有爭議,說穿了就是大家也看不太懂就是了啦!

至於神名與專有名詞,等以後有空再跟大家解釋囉!


 

 

引導阿尼(Ani)至拉(Ra)面前的禱文

阿尼對拉說:

-1讚美您,當您像凱普里(Keperi)一般榮耀的到來,如同凱普里一樣成為眾神的創造者。

amenra013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藝術評論_唱衰梵谷(四)_鄉下人的習作而已

 

唱衰梵谷(四): 

 

 

鄉下人的習作而已

 

 邱建一2009.12.23.


未命名-11.jpg    未命名-1.jpg

(左)羅特列克,約1886年,〈梵谷肖像〉。(右)在紅磨坊的羅特列克與康康舞女郎合影。


 

西元1885227,梵谷(Vincent van Gogh)完全忽視弟弟西奧(Theo van Gogh)的一再拒絕,自行前往巴黎,並且在當天就帶著行李搬進了西奧位於巴黎勒皮街543樓的公寓住處。從這天開始,他在這裡連續居住到1888219離開巴黎前往阿爾(Arles)為止,這段長達3年的時間,我們稱之為梵谷的「巴黎時期」。

amenra013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讀書筆記:西洋_19世紀_梵谷_(內含不雅內容不喜勿入)

 

梵谷與情色照片

 

情色的禁忌Forbidden Erotica

 

邱建一2009.12.18.


未命名-1.jpg   IMG_4059.JPG

(左)《情色的禁忌》封面。(右)《情色的禁忌》版權頁。

別問我這本書怎買,附上它的版權頁,想買的人透過網路就可以直接向Taschen訂購了。


IMG_4057.JPG 

別問我怎有馬賽克?這是我加上去的,要不然我這個小小部落格會被電信警察「盯上」咧!


 

最近講到19世紀的藝術史時,通常會帶到燈紅酒綠的情色文化。例如18887月,在阿爾(Arles)的梵谷(Vincent van Gogh)寫給弟弟西奧(Theo van Gogh)的信,除了第一次表達希望有工作夥伴的渴望之外,還特別提到「每兩週上一次妓院」

amenra013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