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 編碼:090413

--------------------------------------------------------------------------------------------------------------------------------------------

環地中海區:古埃及文化(1)

神的語言:古埃及象形文的誕生與滅亡

 ----------------------------------------------------------------------------------------------------------------

邱建一

2009.4.13.《世界文化遺產月刊》20096月號邀稿「埃及藝術的哲學思維」未刪修原始稿件。

2009.4.15.修訂為藝術史學相關課程補充教材。

 


一、古文字的滅絕:

古埃及這個發源於北非尼羅河流域中下游的古代文明,是古代世界裡的大河文明之一,她不只是非洲區域文明的先驅而已,同時與兩河流域文明的關係也很密切,她還直接與愛琴海文明互動,到了晚期甚至有來自希臘的國王統治埃及,到最後甚至成為羅馬帝國的一個行省。古埃及文明與環地中海地區的其他文化曾經密切地發生關係,它曾經偉大光榮過,但最終在西元第4世紀趨於沈寂。

根據史官曼尼斯(Menis)的記載,第一任法老(Pharoh)美尼斯(Menes) 在西元前3100年左右建立了第一個王朝,這是古埃及人自己認定的國家起源。之後古埃及人前後建立了30個王朝,在這些王朝之間還有外族(西克索人、努比亞人、波斯人、希臘人…等)建立的國家穿插其中,不過作為一個強勢文明,埃及即使曾經短暫被異族所統治,但她的文化卻沒有因此出現斷層,政治上一時的失利,並不代表文化就會滅絕,古埃及文化本身還是持續地存在了3500年之久,一直到西元391年才出現致命的一擊。

西元前30年,羅馬將領屋大維親自率軍出兵埃及,擊敗了埃及法老克麗奧佩脫拉七世(Cleopatra VII,台灣地區俗稱為「埃及艷后」)與羅馬將領安東尼的聯軍,進而佔領埃及。屋大維廢除了法老制度,並且將埃及劃歸為一個行省,直屬於羅馬帝國所統治,自此古埃及的政治體制滅絕,但是古埃及文化並沒有斷絕,一如過往的情況一般,埃及文化開始同化進入尼羅河流域的羅馬人,在此之後長達300年的過程中,出現了有趣的文化融合現象,在此時期本來就是多神信仰的羅馬人不但開始信奉埃及的神祇,主掌生殖與繁衍的古埃及女神「伊西斯」(Isis)還渡海到達義大利成為神明之一;甚至在埃及的羅馬人還開始學習埃及的喪葬儀式,將過世的親人製作成木乃伊,以便如同過去幾千年的埃及人一樣能夠進入永生的樂園。

不過這種「古埃及–羅馬」文化融合的現象沒有持續多久,大概在此時期崛起的基督教也逐漸進入羅馬人的生活,最後成為主要信仰方式。西元391年,篤信基督教的羅馬帝國皇帝狄奧多西一世(Theodose I)正式頒佈詔書,不但正式承認基督教是唯一的國教,甚至進而嚴禁在帝國轄區內舉行其他形式的宗教儀式。這道詔書對於同樣是帝國轄區的其他地區來說,僅只是宗教的形式改變而已,但這對埃及來說卻是一個非常致命的打擊,古埃及文化從這一年開始逐步滅絕,最後成為歷史記憶的一環。

二、神的語言–古埃及文:

古埃及的文字系統屬於象形文字的一種,大約在第二王朝(西元前2850年)就已經誕生,之後逐漸地被擴充完備,到了古王國的晚期(約西元前2345年)就已經是一種成熟的文字系統了,但文字在古埃及文化裡有非常獨特的定位,與其他地區的文化把文字作為溝通的工具有非常顯著的差異。在古埃及文字被認為具有魔法般的力量,這是一種「神的語言」,具有非常神聖的宗教意義。這是為何古埃及的僅有神殿建築的牆面上刻滿文字的原因,這也是貴族墓室牆面上寫滿文字的原因,就連所有的死者都需要依靠它通過「秤心儀式」與「火湖」考驗,以保證直達充滿喜樂的永生樂園的「亡靈之書」(Book of Death)與「通道之書」(Book of Gate)(這兩個宗教文獻在台灣被合稱為「死亡之書」),也要以文字形態書寫下來,並且放置於棺木之中的緣故。

文字不只是文字,古埃及人幾乎把文字當作是神明的某種形態來崇拜,在當時僅有貴族與神殿祭司團的成員能夠熟練地使用文字。文字雖然也也被一般人所使用,但是它被嚴格地區分為「聖體文」、「俗體文」這兩種,聖體文僅只使用在神殿以及其他與宗教行為相關的文獻,而俗體文雖然來自於聖體文的簡寫(草寫)體,它的原始來源是為了方便神殿祭司團成員抄寫經文,之後也被少數的一般民眾所使用,所以俗體文又被稱為「僧侶體」(但現今學者已認定僧侶體與草寫體不同,應視為另一種文字系統)。但事實上在當時能看得懂文字人極少,文字雖也曾被當作是日常生活的記錄工具,不過僅止於懂得文字的人用作記錄之用而已,一般民眾無緣一窺文字的奧祕。

而且古埃及並沒有學校這種單位存在,神殿就是學校,它不只是宗教崇拜的中心,同時也負責教育與文化的傳承工作。古埃及的文字系統幾乎可以把它理解為這是一種掌握在極少數享有宗教特權的集團手中的統治工具,因為神殿祭司團並非一般的庶民大眾,僧侶們都來自於貴族家庭,一般庶民沒有機會成為祭司,除了極少數被特別選出負責登錄文書記錄的書記官可能來自於庶民大眾之外,文字是被少數人壟斷的統治工具。神殿祭司團就是貴族集團的延伸,他們的身上都流有皇族的血統,這也是為何古埃及的幾個朝代裡發動政變的不是庶民大眾,而是來自於神殿祭司團的原因。政治、宗教與文化被完美地結合在一起,成為掌握在特定團體手中的特權。

在法老的時代裡,神殿祭司團確保了這個法老制度能夠完美地保持運作,西元前330年由希臘人建立托勒密王朝,希臘人建立的國家最後卻沒有使用馬其頓人(亞歷山大帝國)自己的貴族合議政治方式,而是改採埃及的法老制度的原因,也在於祭司團實質掌握了古埃及的政治、文化有關。現今流傳下來的古埃及文獻,幾乎都出自於神殿祭司團之手,所以神殿祭司團對於古埃及文化有著核心價值與地位。西元前30年,屋大維攻陷埃及,廢除法老制度,把埃及納入羅馬帝國的轄區,法老制度從此不再存在,但除了政治實體的消滅之外,古埃及幾乎沒有太大的改變,這個文化卻能夠繼續存活下去的原因,在於神殿祭司團保存文化的功能。

西元391年由羅馬帝國頒佈的詔書幾乎是宣告了這個文明的死刑,尤其是古埃及的新王國時期(約西元前1550-1069年)曾經統治過巴勒斯坦地區,奴役過以色列人,所以基督教的文獻中曾經不只一次宣稱過埃及是基督徒的死敵,所以當羅馬的詔書承認基督教為唯一的國教之後,分布於尼羅河流域各地的神殿被快速地強迫關閉,祭司團被驅逐,從此古埃及文化逐漸沒落。

在過去古埃及的神殿祭司團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文化保存單位,幾千年來整個國家的文化幾乎都靠著祭司們來維持,他們掌握語言、傳承宗教儀式及信仰方式,甚至擔負著教育的使命,神殿被迫關閉等於是為古埃及的滅亡作最後一擊,雖然神殿祭司們曾經出現過一些零星的抵制,但是整個埃及的宗教信仰在拜占庭帝國的強力主導下逐漸納入基督教的領域,在西元572年最後的「異教神殿」–祭祀伊西斯(Isis)女神的菲萊(Philae)神殿還是關閉了,轉化成「埃及正教」(埃及正教即是現今的「科普特教會」(Coptic Church))的教會,從此古埃及文明真正的滅絕了。在政治上,古埃及滅亡於西元前30年托勒密王朝的克麗奧佩脫拉七世自殺的那一天,但它真正的結束是在西元391年祭司離開神殿的那一天。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amenra0131 的頭像
    amenra0131

    Blog邱建一 // 蠹魚的第一千種死法!

    amenra013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